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例子说明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并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
4 .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   “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不同在欧洲出现的背景。
2020-04-2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二轮4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时代变迁带来物质基础的变更、转化,与其相适应的思想也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版,他在书中指出,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状态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类既不自由,也不平等,必须“寻找出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这结合能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由全体个人的结合所形成的公共人格,以前被称为城邦,现在则被称为共和国或政治体”。

——摘编自钟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核心内涵,并分析该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思想的影响。
2020-03-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二轮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中国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18世纪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③时期中西方思想对社会进程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7 . 人文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中华文体库》

材料二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四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指出其产生的政治根源。
(2)对文艺复兴的评价,材料二与材料三存在哪两种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的内涵?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思想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五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4)材料三、四、五反映了西欧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勃兴。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实验归纳法和数学演绎法,强调真理须依靠数学的逻辑推理,决不能依赖于宗教教义的评判,以至于愿为真理慷慨赴死。依据经典力学理论,人们把自然界各种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都归于简单的机械运动过程,力图用力学理论解释其他一些非力学的自然现象,并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自然秘密研究会”“哲学学会”及巴黎科学院等科学组织和科研机构相继成立,促使工匠和学者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解析几何及近代胚胎学等相继构建完成,英国化学家玻意耳界定了元素概念,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总之,自然科学冲破阻挠,终使科学获得独立与发展,并为18世纪后科学的全面发展奠基。

——摘编自张明国《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述评》

材料二   自16世纪以来,科学名家与时俱增,为力既聚,进步益猛,于是吾人对于宇宙之观念大明,从而对于克制生活环境之力亦愈增。上述诸人(如培根、笛卡尔、伽利略、哈维等),不过满天星斗中最为光辉灿烂者耳。

——摘编自【英】韦尔斯《世界史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西方“科学获得独立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名家与时俱增”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诚如布克哈特所言,“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从人文主义者本身来说,他是不能不具备多方面的造谓的,因为事实上,他的学问不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讲,他们在选择庇护人时如果去挑删对方的道德问题那就难以找到工作,更不用说去维持生计了。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毗邻意大利的德国,人文主义者中包括语言学家、文学家、宗教改革家、传教士及大学中的年轻教师,主要足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以发表讽刺文学和造型艺术著称。重点是揭露和批判罗马教廷以及天主教会的专制。由于德国分裂割据,德国南部受意大利影响大,以纽伦堡为文化中心,中部和西部人文主义中心为科伦等城,那里天主教会势力大,保守气氛浓。北部与尼德兰关系密切,重视教会和宗教改革是其特征。德国国内新兴资产阶级较弱,人文主义者的政纲和活动欠坚决。

——摘编自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与德国宗教改革家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水行之有轻车便楫也,乘之者遂得其成。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张。

材料二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渊源,就广义而言,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以及道家的“无君论”。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之“新”,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而这是“以君权为核心”的传统民本思想所无法企及的。

——吴光《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在17世纪已经很流行的沙龙,到了18世纪愈发成为文化人倾慕的去所。沙龙的谈话无所不及,政治、宗教、伦理、文化,无所不包,无形之中,便使这些文雅的场所成了自由思想的传播地。唐森夫人主持的沙龙,为孟德斯鸠出版的《论法的精神》做过宣传。……在巴黎的学术团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兰西学院。在1750年之前,法兰西学院就已经成了新思想的宣传阵地。一些著名的启蒙作家先后在这里发表了他们的入选演说:孟德斯鸠于1728年,伏尔泰于1746年……1750年之后,随着达朗贝等人的入选,这里更是向启蒙思想敞开了大门。

——张克毅《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启蒙思想传播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