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人类必然要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而自然自由在社会状态下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据此,卢梭意在说明
A.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B.人民主权利于实现政治自由
C.确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D.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核心
2020-09-05更新 | 88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欧洲中世纪,世俗工作被视作人类为救赎原罪而进行的一种惩罚,有失绅士身份。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则支持商人和工匠的努力工作,倡导理性与勤俭,认为工作是为上帝服务,是一种基督教的天职,同神父和其他神职人员一样。上述转变反映出新教
A.全面影响欧洲民众观念习惯B.鼓励世人对资本的追求和积累
C.肯定了中世纪神学职业独尊D.强调世俗社会的权力高于教会
3 . 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现代化历程

阶段特点概括
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启动阶段(17-18 世纪)西方国家发起现代化,现代化世界出现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扩张(19世纪——20 世纪初)西方进入成熟现代社会
第三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取某一阶段,以欧美为例,评述该阶段的西方现代化之路。(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04年,荷兰学者伊拉斯谟翻译了《圣经·新约》拉丁语对照本,在译经的过程中,他认为翻译《圣经》不应该受制于教会的权威,而以《圣经》的原本为最终标准。材料反映了伊拉斯谟
A.开启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B.否定基督教的宗教信仰
C.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D.促进了荷兰的政治独立
5 . 荷兰宗教改革过程中,北部诸省的多数人为加尔文教派的信徒,与虔诚的天主教教徒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发生冲突,荷兰人反对菲利普干涉他们所认为的国内事务,最终导致长年的战争。1609年,北部诸省以荷兰共和国的名义获得独立。这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B.推动了新基督教会创立
C.导致了欧洲地区战争不断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6 . “沙龙”本为法语“Salon”的译音,它原意是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豪华的会客厅。18世纪巴黎的名人经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沙龙由此成为思想活动的中心场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评论家、政治家、诗入、小说家、戏剧家、音乐家、画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通常都是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他们谈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材料二   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18世纪法国沙龙聚会时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或经济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据材料二,指出他们的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2020-09-06更新 | 44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7 . 启蒙运动致力于改善人类的现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   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材料三   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反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8 . 余英时指出:“辩者思想乃是对于此前重自然之哲学的一种反动,不仅不注重对自然世界的分析,同时对超自然的世界亦表示深切的怀疑……但个人与个人既不能尽同,而宇宙之本物又万殊,这样一来就非演成‘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局面不可。”余英时在此意在指出“辩者思想”
A.继承古希腊哲学成果B.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
C.具有相对主义的弊端D.是西方人文主义开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卢梭指出,政府只是主权者(尽可能包括更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集体的共同体)的执行人,并非主权者本身。政府中的行政官员只是受委托才能行使行政权,他们的职能并不是契约产生的结果,如果主权者对官员不满,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收回行政的权利。这反映卢梭主张
A.提出人民主权约束政府权利B.利用分权制衡维护社会契约
C.运用法制理念构建平等社会D.倡导思想自由反对专制政体
10 . 某著作写道:“当人民被压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这部著作是
A.《哲学通讯》B.《路易十四时代》
C.《论法的精神》D.《社会契约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