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方的启蒙思想家,除了十八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派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几乎都保持着对上帝的信仰。他们所要反对的是"基督教信仰主义的专制"本身。这反映了当时
A.资产阶级力量弱小B.启蒙思想家不反对宗教神学
C.法国新教势力强大D.思想家们的理性与宽容精神
2021-01-13更新 | 39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世纪基督教认为对贷款收利息无异于盗窃。但1520年,教皇却宣布贷款利息只要不违反高利贷法,即属合法。1545年英格兰议会也通过法案允许利息存在,但最高不超过10%。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宗教改革取得了初步胜利B.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已解除
C.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诉求
3 . 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
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
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自由主义”的定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在霍布豪斯看来,“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作为一种破坏性的、革命性的批判。格雷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标示出这一思想传统的4个特征:个体主义的、平等主义的、普同主义的、社会向着善论的。除此之外,李强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指出,“自由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发展中……自由主义发展从它最初出现时起,就没有将自己的视角局限于具体的政治经济、审核问题,而是试图发展出一套关于个人、国家、社会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构成哲学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他们虽有不同,但大都包括了经济自由、个性自由、社会自由、政治自由等内容。

——摘编自黄小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由观”的转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自由主义”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20-11-2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智者们的关注预示着哲学新方向,苏格拉底使这个方向进一步明确化了。他在自然哲学的尽头,调整了研究的方向。这说明
A.苏格拉底承袭了智者思想B.智者终结了自然哲学
C.希腊哲学具有更多社会性D.哲学研究远离了政治
2020-11-27更新 | 3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政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材料反映了
A.牛顿为普及物理知识而精心编写通俗读物
B.伏尔泰深入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
C.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
D.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2020-10-29更新 | 118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新高考5月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受但丁及其诗歌的影响,意大利俗语文学发展迅猛,独领风骚的是托斯卡纳地区的作家。意大利的文化精英对俗语文学的价值和标准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其结果是在16世纪确立了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的意大利“标准文学俗语”。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重视文化创新忽略了历史传承B.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
C.人文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意识D.商品经济颠覆了民众的神学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2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一致法令”规定将不信国教的教师和学生排除出大学,如牛津大学。1689年又通过“宽容法令”允许不信国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学院,提供范围更广的课程,如现代语言、历史学、地理学和化学等。瓦林顿、北安普顿和哈基内等学院在启蒙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上超过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摘编自孙瑜《大学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材料二   巴黎大学自1638年起,就不给新教徒颁发学位证书并极力对抗和扼杀进步思想。在启蒙运动时期更是顽固地抵制新思想的渗入:17世纪下半叶,禁止使用笛卡尔的著作;宣布卢梭的《爱弥儿》为禁书。……法国在18世纪有20所左右发展比较充分的大学,但只有蒙彼里埃一所大学在启蒙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生机论”的主要中心,它促成了生命科学在18世纪后半期的转变。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大学设立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期间,法国大学出现的变化及其背景。
9 . 14—15世纪,意大利的肖像画成为展现个人风采、追忆先人的媒介,世俗人员成为肖像画表现的主体,绘画风格也独具个性、非常生动。这主要缘于
A.专制王权的强大B.宗教改革的推动
C.人文思想的影响D.近代科学的兴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国家思想之变迁对比

中世纪近代
国家由教派之统一为最要。凡异教、无教之徒,不许有政权,且虐待之……教主之位,在国王之上;教士之位,在平民之上,常享特权,免常务。宗教无特权。国家有保护“信教自由”之责任,无论何种教令,不得禁止凌害之……法律下,一切阶级皆平等,教士不能有特优之权。宪制下统治者能以权力临教会。
因封建制度之故,国权破碎分离,自神而王,自王而侯、伯,自侯、伯而士,自士而市府,逐渐推移,法律之组织极散漫。国家者,自国民而成者也,但中央统制之权仍存于国家。国民基础,其范围日趋广大。法律亦以国家统一之精神,施平等于全体。
代议选举之权,由身份而异,贵族及教士占非常之势力,法律亦因阶级为区别。选举之权,达于人民全体……法律通全国而为一。

——摘编自德国学者伯伦知理《国家学》


从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