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君主立宪的主张
B.自由平等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议会至上的特点
2016-12-12更新 | 27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2017学年安徽铜陵市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2 .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中认为,“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
2016-11-27更新 | 198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3 . “在政治学和自治政府的问题上”,他“既不是自由主义者,也不是民主主义者”。“他对人类的看法大约同他的朋友腓特烈一样的差劲”。“他没有任何先进的政治学说,但他心目中的文明大国近似开明的或理性的专制国家。他认为能够开明练达的只有少数人,因而觉得应由这少数人——国王和他的顾问——掌权”。这里的“他”是指(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2016-11-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启蒙运动中某部著作“旨在反对法国的专制君主制”,主张“国王和许多‘中间体’之间应该分权。”这些“中间体”包括高等法院、各省三级会议、有组织的贵族、持有特许状的市镇,甚至还有教会。该著作是(   
A.《哲学通信》B.《波斯人信札》
C.《论法的精神》D.《社会契约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有人这样赞美启蒙运动:“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抱有如此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性和科学的能力抱有如此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和谐性抱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从未有过一个时代是如此深刻地受到文明进步和发展观念的浸染”。这一赞美之词认为哪些因素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①英国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③受自然法思想与自然权利观的影响 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016-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6 . (英)戴维·赫尔德认为,“并非仅仅是宗教改革引发的争斗对政治思想有着持久的影响。因为在路德与加尔文的教义中,包含着作为‘个人’的人所没有解决的核心问题。……它(新教教义)把个人从教会直接的‘制度支持’中解放出来,并在此过程中,进而激发了把个人看作‘自身命运的主人’的观念,这一观念成了后来政治思想的核心。”戴维·赫尔德在此强调宗教改革(   
A.发展了人文主义
B.引发了世俗政权与教权的争斗
C.引发的争斗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D.直接引发了政治制度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所有新教徒都宣布,基督教信仰的唯一真正来源是圣经。一方面,16世纪所有成为国教的新教教会坚决主张尊奉自己的教义,不允许个人自由;另一方面,所有的新教徒心中仍然有着路德首先点燃的小小的精神火花,因此谁都没有断然否定在良心问题上私下作出判断的权利。”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A.新教反对个人宗教信仰的精神自由,突出新教教会的权威
B.新教否定良心问题上的个人私下判断
C.新教确立圣经与上帝的权威,主张宗教信仰的个人精神自由
D.主张自由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8 . “在古代作家的著作中,人文主义者发现了中世纪著作所没有的特性。他们发现一系列新的爱好,一种新的感情,一种涉及政治和公民问题的议论,一个没有落入宗教信仰框框的世界。…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新的“爱好”、“感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人文主义者追求现世的享乐与幸福
C.“与自己相仿的精神”指的是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思想
D.“崇古”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2016-11-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9 .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莎士比亚代表了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基督教会神学的批判
C.财富可以再创造,莎士比亚不能再造
D.莎士比亚作品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英国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撑
2016-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10 .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新经济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