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和艺术家大多数出身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受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数是城市富人和文化人等社会上层群体,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脱离社会现实需求B.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适应宗教神权统治需要D.批判封建贵族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重辩论技巧传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口头论辩能力为重点。由此可知,智者学派教育活动
A.适应了当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B.有利于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C.使哲学成为了真正研究人的学问D.体现雅典教育以培养演说家为主要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B.导致法国政教分离C.推动了法国的宗教改革D.为法国革命起到了思想动员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B.体现了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C.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2019-11-19更新 | 281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宗教改革中新教领袖加尔文曾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思想自由,摆脱原始宗教对人类的束缚
B.因信称义,带有浓郁的上帝中心论色彩
C.自然神论,以理性神取代愚昧宗教信仰
D.顺应自然,主张人生而平等和思想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又认为“我们不能确定地知道诸神的存在及其本质,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雅典人
A.挑战正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B.理性与原始蒙昧并存
C.民主政治促成了自我意识的膨胀D.不能摆脱宗教的精神束缚
2019-11-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理性主义B.否定基督教C.宣扬自由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8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的解决方案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
B.批判私有制度,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直接民主
9 . 古代世界的人们认为“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的内心也是完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知道精神与肉体不可能天然地统一,更加注重个体人性的光芒,于是“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还需要拥有完美的内心”成为当时“理想人”的标准。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B.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C.人们宗教信仰的改变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10 . 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森罗万象的宇宙中来,仿佛引我们去参加盛会,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不可抗拒的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
2019-11-09更新 | 154次组卷 | 30卷引用:安徽安庆市安庆五中2019届高三12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