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18世纪上半期,欧洲喜歌剧有了较大变化,以市民、工场主、工人、农民、流浪汉为题材的增多,反映王公贵族豪奢生活的题材减少。这些喜歌剧题材变化还常常表现为歌颂中下层人民的热情、公正、智慧和力量。这些变化说明(     
A.工厂制度弊端显著B.思想变革影响艺术
C.封建制度不可挽救D.自由主义成为主流
2 . 16世纪初的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写道:“神父们宣称‘草草背出祷告词,就算是合宜地履行了职责’;假如上帝能听到或听懂他们虚弱无力的祷告,我将十分惊讶。”他的著作《基督徒战士手册》号召弱化圣礼的重要性,并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指导。这反映出伊拉斯谟(     
A.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对教会进行人文主义批判D.突破了文艺复兴思想的界限
3 . 马丁·路德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支柱,而且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但是,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并排斥其他教派,这引起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体现了宗教改革(       
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B.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学统治的权威
C.宣扬了先进的启蒙运动理念D.具有一定的时代进步性和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具有相同的时代属性,恩格斯认为它们在意大利被称为文艺复兴,而在德意志称为宗教改革。这里“相同的时代属性”主要是指
①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   ②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和社会富足
③统治权力相对集中   ④人文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教义外在地包含着个体信仰自由以及对中世纪宗教敬虔制度的解放意义,但却内在地诉说着人在全能上帝面前的无能和顺服,人的自由与对上帝的服从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段话旨在强调
A.因信称义肯定教会的绝对权威B.路德改革奉行宗教自由和宽容
C.路德教派和人文主义存在分歧D.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021-01-08更新 | 372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2020-11-25更新 | 161次组卷 | 66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铁岭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铁岭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卷
10 . 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材料所述的事件
①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摆脱天主教会精神统治
③使人文精神得到传播和发展   ④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