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画作虽然大多以宗教为题材,但克服了中世纪生硬呆板的画风,注重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达·芬奇则将科学法则融入绘画要素,使现实主义绘画技巧臻于完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被刻画得细微传神。这体现出(     
A.世俗文化取代了宗教文化B.科学助推人文内涵深层发掘
C.经济发展为思想解放奠基D.绘画题材技法发生根本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当人口少到可以充分保障公民间的了解、交往、并彼此尽可能保持友善的时候,小型公民共同体的优势才能显现出来。按照他的计算,这种共同体理想的公民人口为5040人。柏拉图的这一主张(     
A.深受寡头政治实践的影响B.为奴隶制的实行铺平道路
C.构成西方哲学的精神内核D.是对城邦制度的政治构想
3 . 法国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在《国家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的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众多的家庭为了共同利益和防卫需要而最终结合起来,共同接受一个主权,即国家,该主权应由君主享有。这一思想(     
A.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体现社会契约论的观点D.追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4 . “以法国为基地的许多知识分子发挥了欧洲史上史无前例的作用,他们引发新的思潮,开启新的学科,一方面发展理性的思维,另一方面容许不同的意见彼此辩论。”与材料中“新的思潮”能够产生关联的是(     
A.《国富论》B.《神曲》C.《九十五条论纲》D.《独立宣言》
2022-07-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复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德国,马丁·路德的著作写得非常有煽动性,到处都在卖他的书,人们也都在阅读他的著作。面对教会的威胁,很多人站在他这边。德国一些公爵如萨克森公爵成为路德最大的保护者。路德的追随者逐渐形成了路德派。这些事实说明德国
A.宗教改革是社会、政治、思想运动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C.改革的主张反映了强化王权的要求
D.因信称义理论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
6 . 文艺复兴早期肖像画家梅西纳把当时全侧面像画改成侧四分之三的样子,使画中的人物注视着观众,这种更自然、更亲切的方式,成为后来最流行的肖像画模式。这一转变表明梅西纳
A.对西方绘画的贡献有限B.在绘画中突出人的价值
C.推动了理性时代的到来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7 . 有三股力量对16世纪的宗教改革起了作用,第一股是出身低微的劳苦人民,第二股是欧洲城市的中产阶级,第三股是国王与诸侯统治者。材料说明宗教改革
A.削弱了民众的宗教信仰B.创造了新的宗教信仰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022-04-1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线上教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迈进。下列对二者共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反对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B.崇尚人文理性,讲求科学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批判神学思想
2022-04-08更新 | 523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14世纪到16世纪末期,整个欧洲的文化活动家们都确信他们正经历着“新世纪”,正在实现一种“蜕变”。但当时人们用了一些本来应被扬弃的宗教术语,如“黑暗”和“光明”,“梦”和“醒”,“盲”和“视”,“再生”等,借用《圣经》的词汇来描述这种“感觉”。而他们所能明确说出的缘由,就是古典文化时代的各种文化复活了。这说明文艺复兴(     
A.影响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B.否认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D.尚未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
10 .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D.促进了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2022-03-22更新 | 642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7届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