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2017-06-02更新 | 560次组卷 | 19卷引用: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文科历史必修三期中测试卷
2 . 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2017-05-19更新 | 530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A.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B.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D.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4 .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这段话旨在(       )
A.否定神的重要性B.肯定信仰的权威
C.抨击专制制度D.强调“道”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下列作品所对应的人文主义思想不恰当的一组是(     
A.《最后的晚餐》揭示神性的善恶
B.《西斯廷圣母》表现人的慈爱和温情
C.《大卫》表现人的力量和英雄气质
D.《蒙娜丽莎》表现人的美丽和幸福感
2016-12-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深圳明珠学校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因为它( )
A.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D.打碎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枷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2016-11-27更新 | 894次组卷 | 5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8世纪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指出:“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只有代表根据社会契约而联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的立法者才能拥有这一权威。任何司法官员都不能自命公正的对社会的另一成员科处刑罚。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这表明
A.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尊重“人民主权”可有效提升法律权威
C.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丰富了天赋人权学说
D.实行罪刑法定原则的法治社会彰显正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每个人都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给全体,没有人可以例外;同时人人都应当获得同等的权利。”材料着重论述了
A.人民主权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生而平等
2016-11-27更新 | 23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深圳明珠学校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且宣布作为思想者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下列各项中,对黑格尔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从自然的角度认识世界
B.要关注人的尘世生活
C.强调知德合一
D.强调人类的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