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的是一种道德主义政治思想。公民们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有良好的政治行为,那么国家也就会安定。对于统治者的产生,苏格拉底并不赞成民主制,其所主张的是一种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孔子认为执政必以德,对于三代的尧舜禹,孔子更是极尽赞美之词……与苏格拉底不愿首先去谈论人事之外的“客观存在”方面的问题一样,孔子的政治哲学更关注的是现世生活。

——摘编自何霖《苏格拉底与孔子之政治思想比较》

材料二   宋明理学为孔孟的伦理学说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孔子、孟子对天道讲得很少,宋代的理学家就对他们所提倡的仁义孝悌等伦理思想提出本体论的证明,从而创造出比较完整的体系。……然而……它的基本性质就是以孔孟学说为蓝本,给以自然观上的根据,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孔孟的学说。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张岱年《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相同点。并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反映的不同的社会本质需求。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传统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17、18世纪中外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政治、经济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著述宏富,在戏剧、诗歌、小说、政论、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伏尔泰看来理性是十分重要的思想,也是促进历史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力,也就是说人们都是依靠着自己的理性来认识大自然,只有理性的存在才能让社会得以被改变,而理性的传播也就是在促进历史进步,如果没有理性那么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他一生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对于教会的黑暗统治电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他认为所谓的天主教制度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对当时的关主教制度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伏尔泰主张的“理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的重要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含义,分析“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是如何“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启蒙运动是如何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
2022-01-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4 . 16世纪上半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丁· 路德说:“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能够被眼睛看到;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并宽恕罪。”

材料二   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1)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原意的是
A.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
B.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
C.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归世俗统治者统治
D.上帝用恩典统治,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对“人间的王国”贡献。
(3)比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
2022-09-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19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和启蒙运动几乎发生于同一时期,但其影响却大相径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请回答:
(1)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
2021-11-20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预占”是夏、商、西周三代宗教迷信的重要表现形式,特点是认为神灵拥有最终与最向的决定权.反映的是人对上天的完全屈从、把人的一切都交由上天来决定的观念。春秋时期的人们已经不完全相信预占了,出现了所谓“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左传·桓公十一年》)‘圣人不烦(频繁)卜筮"(《左传·哀公十八年》)等说法。而且在各种预占中,用人的言行等自身因素来进行的预占,大大超过了龟卜与筮占,成为春秋时期预占的主要形式。这股重民的社会思潮主要有两种基本观念,一种基本观念是民神并重之论,另一种基本观念是更多人提出的民重于神之论。民开始普遍地受到重视,出现了一股普及于当时各国的重民社会思潮:主张不仅要从情感上,而且要从政策上真正地关切人民;既要用德义教化人民,还要厚其民生,给人民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保障。

——摘编自黄开国、唐赤蓉《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转型》

材料二   文艺复兴在近代西欧观念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少开明的学者立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基础。发展出一种以“人和人的价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欧洲的“神文主义”观念不断受到猛烈冲击。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赞扬人性的伟大,歌颂人生的世俗价值,强调自由意志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最大杰作,进而在政治上反对压抑自由意志和个性发展的封建主义。尽管此时的“人性”“自由”等观念具有抽象性,但仍能唤起和集结各阶层的力量,从而成为西方近现代思想观念的基石。

——摘编自董小燕《近代西欧观念变革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夏、商、西周时期相比,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实现了怎样的转型.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其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文化观念变革的主要内涵及意义。
2021-10-1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但他们对未来政治制度的向往不同,例如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时期其主张的历史意义。
2021-06-0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宣扬忠孝观念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时存在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时代对灵魂全神贯注的得救,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接受生活的挑战比天国的许诺更激动人心。”阿尔伯蒂、马基雅维里等人文主义者,都相继从不同角度论证和阐述财富不仅仅能给人以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确立社会的尊严地位。同时,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生的目的是现世的享受而不是死后的永生。

——摘编自梁民愫、吴佳娜等《近代西欧转型时期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同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面临着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价值观念的变革呈现出一个高峰。知识精英看待“天人之辩”时,不再把“天”(自然)理解成超人的主宰(上帝、神),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梁启超说道:“若何而自勉为优者适者,以求免予劣败淘汰之数,此则纯在力之范围,于命丝毫无与者也。……故明夫天演之公理者,必不肯弃自力不用而惟命是从也。”

——摘编自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价值观变革的主要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和伦理本位的道德意识,与强调理性的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异曲同工……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养料,锻造了他们进行反专制反神学斗争的锐利武器。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始终是以自己的国情或需要为出发点……启蒙思想家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看作构建自家思想学说不可或缺的精神参照,用以抨击法国的专制统治,谋求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国家。

——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

材料二   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例如曼彻斯特,1760年至1830年,居民从17000人增加到180000人,变成第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工人及其家庭……没有起码的卫生设施;疾病和瘟疫开始蔓延。空气和用水都受到严重的污染,那时工厂的烟囱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随意排放。   

——摘编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个“政治体制”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62年英格兰议会通过“一致法令”规定将不信国教的教师和学生排除出大学,如牛津大学。1689年又通过“宽容法令”允许不信国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学院,提供范围更广的课程,如现代语言、历史学、地理学和化学等。瓦林顿、北安普顿和哈基内等学院在启蒙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上超过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摘编自孙瑜《大学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

材料二   巴黎大学自1638年起,就不给新教徒颁发学位证书并极力对抗和扼杀进步思想。在启蒙运动时期更是顽固地抵制新思想的渗入:17世纪下半叶,禁止使用笛卡尔的著作;宣布卢梭的《爱弥儿》为禁书。……法国在18世纪有20所左右发展比较充分的大学,但只有蒙彼里埃一所大学在启蒙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生机论”的主要中心,它促成了生命科学在18世纪后半期的转变。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大学设立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期间,法国大学出现的变化及其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