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黄宗羲还认为臣工不能盲目地听命于君主,君与臣是共同治理国家的人,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衡量天下治理的标准是人民的安危,而不是王朝的盛衰。他指出,专制帝王的法,是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而制定的,是一家之法,因而是非法之法。黄宗羲主张设置宰相以分君主权势,凡国家大政,宰相有权与天子“同议可否”。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暴君政体是靠恐惧来维持的,在这种政体下,君主把自己看成是一切,把其他人都视为草芥,同时不要任何法律,君主个人的意志就是法律。暴君政体破坏了整个社会,暴君政体也违反了人性。孟德斯鸠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从哪些方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和黄宗羲反对君主暴政的主张有何异同?并说明不同之处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共同思想的原因。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 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 州、县,多立义学,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 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 “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蒙师按照乡里最诚 敬的礼节聘请……官学蒙师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明清蒙 学重视道德教育……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 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大众教育是 19 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1900 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
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 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 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义务 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 机会。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的特点,并简析明清蒙学教 育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欧教育呈现出的新趋向并 说明这种趋向的影响。

4 . 14~18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两次思想解放的进步潮流(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并且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压制。14世纪后半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并次第扩展到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无论思想家、文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高举“人文主义”旗帜,以其诗作、画作、剧作宣扬人性,抨击教会的虚伪,帮助人们冲决宗教神学的网罗,从上帝的羔羊变为独立的个人。

材料二……博马舍更是以尖锐锋利的笔触去论述第三等级的“小人物”远比贵族老爷更为强而有力。他在《费加罗的婚礼》中为主人公、作为贵族仆人的费加罗安排了一段自白,是费加罗在与贵族主人较量、斗智并将伯爵老爷搞得狼狈不堪之后说出的一席话:“因为您是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从娘胎中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本领,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来争夺果实!”博马舍笔下这种锐利的气势,使得国王路易十六也大为震动。他在读过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受尊敬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启蒙思想家们为将要取代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1)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复古吗?根据材料一说明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图1、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位巨匠。请分别指出他们的名字及其杰作。

(3)博马舍的小说《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一席话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怎样的思想主张?由路易十六的“惊呼”,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有何历史影响。

2017-11-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11月考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汉学家们称18世纪的欧洲为“中国之欧洲”。当时欧洲的思想精英,尤其是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的概念主要是通过文字获得的。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宗教(儒学)是一种普世性的人道的、理性的宗教。以奎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认为中国实行的一种自然法。德意志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深信,中国合乎理性的道德规范是救治人类罪恶的良药,并将中国描绘为一个致治的理想国。莱布尼茨的学生因为在大学作《关于中国人道德学的演讲》而被解除了教授职务,还被勒令在48小时内离开国境。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在马噶尔尼访华(公元1794年)后,大家了解的中国情况反过来损及了这个国家——包括它的可尊敬的古代文明……中国人生活在最卑鄙的暴政之下……他们的社会关系建立在一种愚蠢的形式主义的基础之上……在欧洲人最近进展最快的那些领域里中国人的知识是十分缺乏的,与先进的欧洲相比,古老的中国文明则日益黯淡。

——摘编自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并分析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不同之处,试论证后一种“中国形象”更真实可信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 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 理。苏格拉底则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思想家人文精神的内容。
材料二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 样的效果、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德性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 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的。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2)结合材料二,分析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是什么?概括材料三中卢梭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 18 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 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 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运动下的欧洲文明》


(3)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什么显著的发展?
7 . 一种新的思想,开始于对传统权威的质疑。简单说,光明孕育于黑暗之中,并驱散黑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现代学者对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钦佩不已,但许多与他们同时代的希腊人却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似乎忽视神去探索世界的人。

——【美】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艺复兴:第一是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第二种在此转变基础上的艺术和文化运动。而且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文艺复兴也大不相同。在南方(意大利),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在北部(欧洲德语国家),人们更为关注宗教改革而不太强调各个人的优点。

——【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尽管在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少的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向人们提出一种态度和思想方法,重新质疑和检验所有已被接受的观念和价值;他们不是闭门造车自我欣赏的文化精英,而是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家。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


(1)以古希腊智者学派为例,说明“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为什么遭到同时代的希腊人的怀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希腊思想家的观念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经济转变的内涵。为什么说阿尔卑斯山南方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态度和思想方法”。他们“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8 . 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壬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竞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整理有关资料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找出以上材料中不属于原始材料的一项(写出标号)),并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儒学的要义。

(2)如果要探究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2017-10-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古希腊智者学派将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三:2009年l2月2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柬埔寨参加了孔子文化学校的揭牌仪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为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对比材料一、二回答,孔子的观点与古希腊智者学派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4)据材料三回答.儒学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10 .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各具特色:
中国文化的特征:重和谐与统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注重实用。
西方文化的特征:天人相分与征服自然;推崇理性精神;个人至上。
请从中西文化特征中各选其一作简要说明并就其所选的这一特征分别加以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