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至清中期,江南一地女性识字习文日渐普遍,出现大量能作诗撰词、吟诗唱和的才女。才女凭借诗文才艺展开交往活动。大家族的才女借助家庭、家人或亲戚的纽带展开与她(他)人的交往。才女的普遍交往促生了更为成熟的交往方式即社团集会。江南才女突破深闺中的女性形象,在人际交往与女教规范之间寻求平衡,以师、徒、友人、塾师等角色展开与士人、僧尼等的交往。明末家国巨变,礼教崩坏,才女作为一个“社会人士”表达了强烈的家国情怀。至清代,礼教纲常逐渐修复,性情思潮复兴与理教相矛盾,引发出对才女才情、女德的争议,但未能阻止才女数量的日益增多。随着才女创作意识的加深,对外交往的频繁,女性诗集大量出版,女性自身对“才女”身份更加认同,社会逐渐接纳“才女”这一群体。

——摘编自朱莉敏《晚明至清中期江南才女研究》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发展的高峰之一,因此,妇女参与文化生活的情况自然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学者的目光主要集中在该时期的知识女性(女诗人、女作家、女人文主义者等)身上。马格丽特·金发现,许多女性的求知生涯婚后就停止了。她们一方面受到大多数女同胞的误解甚至敌视,另一方面,大多数男子根据“女人有才便无德”的传统观念把她们视为不男不女的怪物。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女人文主义者被迫或放弃学术,或进入修女院,或孤身独居。李萨·佳尔丁认为,女人文主义者即使在学术领域达到相当造诣,也无法凭此获得体面的职业,她们所接受的人文主义教育及其在人文主义学术上的成就充其量不过是一种高雅的装饰。

——摘编自刘耀春《文艺复兴时期妇女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才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明清时期江南才女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知识女性的处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二者处境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识。
2022-06-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和译作,作者和译者大都是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儒家的道德标准推崇强烈的自律意识,即自己希望实现的目标也要帮助别人实现,而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同样重视对言行准则的规范,其教义强调克制欲望、努力工作、勤俭节约,通过今世的善功来彰显上帝的恩泽,进而成为上帝的选民,最终得到拯救。欧洲当时处于封建君主专政和宗教神学统治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思想家从儒家学说中看到了曙光,希望借用儒家思想和理念来解决时政的弊端,推行自己的主张和理想。

——摘编自王倩《启蒙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之间思想文化交流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精神是哲学乃至人类文明中的一个重要向度,这种人文向度肇始于古希腊早期哲学。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们把自己对于宇宙人世的关怀称为“哲学”,用毕生的生命智慧孜孜以求的探寻着世界之真、德性之善、生命之美。他们的哲学探讨直接关涉的是人自身,是人对外部自然统治力量的反抗和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觉醒,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现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向度的追求,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对以后几千年西方哲学的发展,特别是今天的哲学危机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古希腊早期哲学创造的成就的确使他们获得了人类文明史上永恒的崇高。

——韩秋红《古希腊早期哲学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古希腊城邦文明既属于古代世界,但又属于现代世界。说它属于古代世界,因为它是继古老的东方文明之后,后来居上,在公元前 1000年放射出了熠熠的历史光辉,希腊文明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与顶峰;说它属于现代世界,因为由它所奠立起来并被学界所称为的“希腊精神”,已经超越了时空,在西方乃至世界被发扬光大,成为烛照后世与难以泯灭的历史遗产。

——张广智《略说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材料三   雅典民主政治所倡导的民主原则和宽泛的自由精神是后来欧洲民主和自由的基础和滥觞。由于有了民主,西方资本主义才“有一定的恢复力及政治体制承受危机、冲突和混乱的巨大能力”。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西方民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古希腊城邦文明既属于古代世界,但又属于现代世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多元、复合的特征,故人文关怀必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途径来实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现“礼之用,和为贵”,构建一种全面的和谐关系体现对人的整体关怀,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以“仁爱”为出发点与核心,将“孝”定为伦理的起点,以“中庸”为方式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培养“浩然正气”,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高尚道德情操。传统文化还尊重人的自主性,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相辅相成中实现精神自由与灵魂安顿,以“仁民而爱物”之心,实现“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博爱情怀。

——摘编自杜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思想研究》

材料二   对个人命运、价值和尊严的关注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种最基本的信念。西方人文主义者力图以科学和理性来反对中世纪独断主义的封建神学,以解放神学统治下的人和自然。他们从反对神学对人的统治出发,追求现实的人生幸福,要求恢复人的各种权利,他们把神权与人权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推翻封建神权的统治,才能彻底解放人自己。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彼得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的欲望、要求作为出发点,对自然采取征服、掠夺的方式,强调“天人相争”的观念。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文关怀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价值。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契约生活这一领域,官方主流文化习惯以“义利”关系来衡量人们实际契约生活中的具体交易行为。这种“重义轻利”观念的宣扬使得古代中国契约生活的道德性更为突出,在官方主流文化看来,契约的互惠性应该让位于契约的互助性,他们视契约为老百姓之间相互救助的重要手段。在儒家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绑架”下,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缺少天然的商业属性,其被赋予了更多“救助”的责任。这就使得,如果“义字当头”,“利”就可以让位,甚至可以被忽略。而这种“义”需要到怎样的程度呢?似乎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而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些传统美德则顺理成章地成为最理想的“借口”,于是白纸黑字契约在“良心”和“道德”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你若较真,别人还会倒打一耙。

——摘编自万珊珊《从中西方契约文化看当今社会契约精神缺失》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封建经济关系的崩溃、罗马教廷的衰落以及新教的出现、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取代信仰的一致性、身份地位被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平等交往所取代,这一切变化导致非常重要的结果:一是个人主义的崛起,对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自由等诸项权益的保护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二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前那种概念模糊的“神授”王权、“天赋”帝国被具体的、强大的国家统治权力所代替。近代最早完整地提出社会契约理论的是荷兰思想家格劳休斯,往后的斯宾诺莎以及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等,这些人推开上帝、离经叛道,明确反对君权神授,用理性主义代替神秘主义和愚民政策。他们都相继提出了各有独立见解的社会契约理论。在这些思想家那里,有的利用社会契约理论来为君主专制制度辩护,但更多的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借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来论证主权在民、主权利民以及自由、平等的政治主张,来论证进步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罗国亮《试析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由来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契约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6 . 意大利是欧洲历史古国,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也留下了独特的身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但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罗马法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的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罗马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律来维护。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材料二   全民抗疫,大家自觉在家隔离,很多人叫着嚷着被憋坏了。其实,在忙碌的现代社会,疫情所带来的隔离正应该让人们静下心来,去关注平时没有精力考虑的事情。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流行了一场可怕的瘟疫,一群青年躲在郊区,每天以讲故事解闷,结果却谈出了文学艺术上的新观点,催生了著名的《十日谈》诞生,推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进程。

——《疫情中应关注些有益的事》

材料三   1943年7月9日晚,随着一个军事行动开始实施,墨索里尼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也随之走向破产…“罗马梦魇”逐渐消退。1951一1962年,国家工业化以意大利历史任何一个阶段均无法与之比拟的速度发展,其增长率名列欧洲前列。到1962年,意大利人均生产增长率为5.6%,仅低于德国,超过任何西欧国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奇迹”。

——摘编自瓦莱里奥·卡斯特罗诺沃《意大利经济史:从统一到今天》


(1)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罗马法的精神。
(2)阅读材料二,写出《十日谈》的作者。结合所学,分析这部作品“却谈出了文学艺术上的新观点”的表现并写出一例该时期的建筑成就。
(3)根据材料三,写出该军事行动的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战后意大利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因素。
2022-05-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它们因现实的需要而生,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将近70岁的苏格拉底被指控有罪,案件经执政官初审立案后,最终交给一个由500人构成的大法庭审判。……按照当时的审判程序,须经过两轮。第一轮,原告指控,被告申辩,完毕后马上投票;如果认定被告有罪,则进入第二轮,由原告方和被告方各自提出一个处罚方式,可以附带相应理由,然后再由审判团进行投票。第一轮投票结果,苏格拉底是280票对220票被判有罪;在做完有关刑罚方式的答辩后,第二轮投票,审判团以360票对140票的结果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于苏格拉底而言,(审判)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次绽放和表演;于雅典民主而言,(审判)是永远也洗不去的污点和伤痕。

——摘编自诺洪果《苏格拉底的审判及死亡》

材料二   它(第三共和国宪法)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也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宪法)保证了制度运转65年,妥协的宪法还有它另外一面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资产阶级各集团的妥协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了对付红色革命,他们必须妥协。其次,……使人们有了对宪法做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无需彻底变更……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中的稳定因素》

材料三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从人大代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到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治理机制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人民论坛”栏目系列评论(2022.3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雅典法庭成为雅典民主“黄金时代”表征的主要理由。从对当时和后世影响角度,说明“审判”是苏格拉底生命中最辉煌的“绽放”;从对古代雅典文明影响角度,说明此次审判是永远也洗不去的“污点”和“伤痕”。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近代法国民主进程中的重要文献。阅读材料二,概括这部宪法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促成“妥协的宪法”的主要集团,分析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根本原因。
(3)阅读材料三,对比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特征,一句话概括现代中国民主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综括材料一、二、三,探讨人类民主发展进程的主要启示。
2022-05-10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东仪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进化观念传入后,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
2022-04-30更新 | 466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专用)A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学教育一派在明清两朝,即使出现官方扶持的情况,也不能占据主要位置。占统治地位的仍是理学与心学。不过,实学由于其主流反对理学、心学的空疏虚浮,倡导功利主义思想,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民主进步思想的形成,因而无疑体现了儒学的一个方向,客观上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实学教育家的思想不过是有感于理学、心学于经济于政事无补、光培养虚妄空疏的人才的情况,而期冀以恢复先儒传统,重新振作儒学经世致用一端罢了。

——摘编自林李楠《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变革》

材料二   在这个文化转型的漫长过程中,1516世纪构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分水岭,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变革活动象征着一个新生命的萌动。但是旧的文化尚未死去,新的文化也未壮大,双方仍然相互撕咬着纠缠在一起。到了17世纪,宽容精神、国家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勃兴已经基本上决定了这场旷日持久战斗的胜负,但是西方近代文化的最终凯旋曲一直要到18世纪才被启蒙运动奏响。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实学思想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5~17世纪中国实学思想和西方思想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王道,是孟子的“政治理想”的核心。孟子推崇王道、贬抑霸道,认为霸道是王道的倒退。商汤、文王以百里之地取得天下,百姓心悦诚服,而武力称霸天下则需要付出极高的治理成本。行王道之所以能治天下,源于人性本善,人有“四端”,便可以保全四体、宗庙、社稷乃至天下。孟子的王道思想最先关注也最为重视的是人口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为政者应尊重自然,保证小民的生产时间,才能使民“有恒产”。在孟子眼中,社稷是依民而立、为民而立,先有民后有君王,当政者必须知民之忧乐并选贤任能,才能实行和落实王道。政治是靠法度约束百姓外在的行为,而教育则依靠道德教化,改变百姓内心,与孔子的“导之以政、导之以德”异曲同工。

材料二   在柏拉图看来,道德是政治的目的和手段。最理想、最完美的城邦就是实现了正义原则,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国家。理想国下,没有私有财产和家庭,小家的消失之后则是融为一体的“大家”,这样才能避免城邦的衰落。理想国中,分别按照理智、意志和情欲而派生的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品德,分为哲学王、军人和劳动者,但其中有能力担任统治者的,应当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并最有智慧的哲学王。哲学王的统治手段主要是教育,这继承了其老师苏格拉底的理念。晚年的柏拉图在其著作《法律篇》承认了其理想政治的失败,强调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子“政治理想”的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孟子与柏拉图“政治理想”的差异。
2022-03-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3月份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