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亡之际,不能不思考亡国亡天下的道理。他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私有财产出现后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因为有财产的人会联合起来保护财产,并且剥夺、压迫和欺负没有财产的人,国家因此而出现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卢梭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包括最底层提供了行动的依据。

——钱乘旦《西方那一片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相当接近民主制度”设计的构想,并简要指出其思想对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卢梭对理想社会设计的相似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墨子》《论语》《韩非子》
信鬼神信亦不信不信鬼神
兼相爱,交相利仁爱;由己及人无爱;利己
信奉天意信奉天意不信天,信暴力
反对奢靡礼:享受与节制张扬私欲
崇奉圣人崇奉圣人反对崇圣
尚贤能举贤才不尚贤,以术御臣
崇尚教化教罚并用崇尚法治

材料二   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人物、学派主要观点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
亚里士多德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
斯多亚学派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结合墨家、法家,说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
3 . 启蒙运动致力于改善人类的现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

材料一若是把他们看成乌托邦分子或者集权主义者,这在哲学上是错误的,从历史而言则是荒谬的。事实上,他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世界,试图以求实际、讲原则的方式解决问题……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种榜样供当代知识分子奋力追赶,也展示了一种与压迫性的制度、不公正的特权和不合时宜的文化实践做斗争的样板。

——【美】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纳《重申启蒙:论一种积极参与的政治》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摘编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材料三启蒙哲人对批判的推崇及其对形而上学的正当批判明显地表明,启蒙运动不是理性的时代,而是一次理性主义的造反。这场造反表现为两种相互关联的方式:一方面反对把理性说成是唯一的,甚至主导的行动精神的论断。另一方面否定那种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的神秘现象,都可以通过研究而得到阐明的观点。主张批判至上,绝不意味着理性万能。这是一项要求有权质疑一切的政治主张,而不是要求宣称一切都能被理性了解和驾驭。

——【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判断问题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针对“压迫性制度”提出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基督教在西欧建立了神权统治。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在14世纪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十日谈》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十日谈》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他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整理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薄伽丘和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伽丘和莎士比亚人文主文思想的异同,并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2018-04-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话·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宋乃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材料二西方的文化也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精神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原因。

2018-03-22更新 | 2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华安一中、长泰一中等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年下学期第一次(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不仅是活的而且是有理智的;不仅是一个自身有灵魂或生命的巨大动物,而且是一个自身有心灵的理性动物”……“文艺复兴的自然观”是指欧洲从哥白尼(1473-1543年)到黑格尔(1770-1831年)之间的主流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正好相反,“文艺复兴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既没有生命也没有理智。“自然界不再是有机体,而是一架机器;一架按字面意义和严格意义上的机器,一个被在它之外的理智心灵,为着一个明确目的设计出来、并组装在一起的躯体各部分的排列”。
材料二
       中国传统儒家主流思想始终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价值观去规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营建一个人人都有美好归宿的“大同世界”。而道家更关注如何通过“道德”的修炼提高人类个体的品质,然后通过个人品质的提高影响社会品质的提升。佛教中国化之后形成的中国禅宗思想,关注的是如何超越一切有形的、无形的束缚,使“人”觉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真相……反观西方传统自然观,“造物主”始终是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西方哲学家在思考“自然”时一个不可回避的严肃课题。“贯穿欧洲思想的悠久传统,尽管不是每个人,但却是大多数人,或者至少那些已证明有权发表意见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虽然自然是一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它的存在依赖某种别的东西。”由于中国传统自然观“重人”,所以它以“求善”为特征,目的是提高人类个体或集体的身心品质。与此相对,由于西方传统自然观“重神”,所以它以“求真”为特征,目的是试图搞清楚“造物主”创造“自然”的方式、方法。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锐《中西自然观发展脉络初论——兼论我的自然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传统自然观的不同及其对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04-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四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

材料二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实际上,这种人文理想在当时中国的国内外背景下是行不通的。它的意义充其量只能作为中国现代人文精神发展的思想材料和经验教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摘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摘自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的产生发展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人文思想产生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及思想成果。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本文作者这里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

2018-09-0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第一学期岚皋县岚皋中学历史必修三人民版第二次月考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道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孟德斯鸠: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3)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18-09-0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2年卢梭最重要的著作《社会契约论》出版,它描述了人和社会的关系,其中开头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它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兽性状态,在这时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私有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平等。自然状态下,个人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而社会的契约正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人民是制订契约的主体,国家是因订立契约而产生,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也不能转让,一切人权的表现和运用必须表现人民的意志,法律是“公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于法律。他认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契约应该被重新思考。政府不应该是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是应该着眼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平等。不管任何形式的政尉,如果它没有对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那它就破坏了作为政治职权根本的社会契约。

——摘编自《卢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卢梭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指出卢梭的哪一思想为否定封建王权提供了合法性?并利用材料相关信息论证此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哪些民主制度实践了这一思想?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互相响应,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百家,独尊儒术”等现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材料二   康德在他的《什么是启蒙》(1787年)中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这时候,西欧和整个世界对民主和科学的认识提高了,理论变为行动、改革变为革命,社会结构开始改革,阶级关系、政治权力和政府组织都发生了前未有的变化,启蒙运动是工业化的前奏,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参加启蒙运动的学者有200多人,启蒙时期长达一个世纪,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美国的独立和建国是英法启蒙运动的扩大实践。

——编自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百家争鸣相比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