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500年前后,西欧地区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16~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材料中“1500年前后……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结”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西欧思想革命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偏居欧陆之外的大西洋一隅,造成中世纪时期的教会控制力一向薄弱于欧陆诸国,个人主义政治文化传统逐步形成。17世纪的英国是一个分层社会,且开放性的社会结构更具流动性。学者培根重点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科学。牛顿三大定律使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经典力学的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这给人们长期遭受禁钿的思想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远非今人所想象。“因信称义”和“宗教宽容”的信条日益深入人心,当君主的统治与上帝相背离时,教徒主张“顺服上帝、不顺服人”,对其统治进行监督与反抗。这种理念体现了包含“人权”“民主”诉求的启蒙思想与宗教改革思想内涵之间的深厚渊源。作为泛欧启蒙运动的先声和中心之一,英国启蒙运动的生成是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英国在普罗大众的思想洗礼之中,揭开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序幕。

——摘编自谌章明《试论英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启蒙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启蒙思想家大力倡导科学、理性,力图打破强加于民众头上的精神枷锁,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构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基本制度。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认为国家领导人的权力源于人民,人民主权高于一切,既不可剥夺,也不可以转让。

——摘编自王洪斌《启蒙运动与历史环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首先在英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 .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位品质高贵、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这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新希望。……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2020-08-07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班)
4 . 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四所述的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并发扬孔子“仁者爱人”理念,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首先旨在解决百姓的生活,“故明君制民之产”“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而其思想的核心是“民为本”,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主应“内圣外王”,提高自己内心的道德修养,为民表率,争取民心,“保民而王”,反对与民争利、驱民耕战。同时,孟子也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饮鸩赴死,柏拉图就此打消从政理想,开始潜心学术研究,后来在《理想国》中提出“哲王治国”的思想。柏拉图认为城邦衰落的原因在于公民不知道“正义”这一至善,因而国家的“第一要务”是进行公民教育,然后由公民选举“精英”来理政,“国王”应该是有政治技艺并依照法律统治的哲学家,统治者以哲学领导国家,以道德教化人民,以理性解决问题。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简析其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哲王治国”思想产生的背景,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孟子“仁政”思想与“哲王治国”思想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种治国思想对当前我国治国理政的现实意义。
6 . 近代以来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

——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

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的文化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中国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18世纪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③时期中西方思想对社会进程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
(2)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方面谈谈这两位思想家的不同之处。
2019-12-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