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罪名杀人罪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伪造文书
赦免价8个金币6个金币7个金币

A.信仰得救
B.因行称义
C.信仰自由
D.教随国定
2 . 下表反映出的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
事件意义
地理大发现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3 . 下表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欧洲文化水平提升情况。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法国妇女的识字率(%)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2914约10001—20
18世纪中叶4727约400020—100

据此可推知,当时欧洲
A.知识普及推进科技创新
B.文化素质影响科技进步
C.人文思潮促进政治变革
D.思想启蒙推动社会进步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某一事件在不同领域的主要口号,该事件的意义在于
领域主要口号
经济领域自由放任
宗教领域砸烂可耻的东西
政治领域自然法则
A.推动世界市场形成B.挑战教皇权威C.宣扬海外殖民扩张D.促进思想解放
2018-06-04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考前20天终极攻略》-5月28日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5 . 下表中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人物作品主题
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神曲》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迫害
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2018-05-01更新 | 372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泸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论点论据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A.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B.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C.甲的论点错误
D.乙的论点错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18世纪中叶—1770年间法国著名思想家的书籍出版情况(1000—2000册/版)。这表明法国
思想家作品名称及出版数量
伏尔泰《老实人》43版
《哲学通信》35版
卢梭《新爱洛依斯》70版
《卢梭全集》18版
狄德罗《百科全书》24000套

A.民众文化水平提高
B.启蒙思想家的社会地位较高
C.图书出版事业发达
D.启蒙思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18-02-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7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0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练习(1)
8 . 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表可知当时
作者赋予恋人的角色
但丁将贝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
彼特拉克将劳拉描绘成不肯揭开面纱的“忍心的美人”、圣母
薄伽丘直接描写玛丽娅的外貌:她那鹅蛋脸儿才真像百合花般洁白
A.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2017-11-03更新 | 355次组卷 | 22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第四单元综合测试(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教育·生活·社会变迁
材料一 在宗教改革期间,天主教会备受攻击的弊端之一,就是听任愚昧无知的教师充
斥教会,误导信徒。新教人士认为,神职人员都应当接受一定程度的正规教育,每个教
区都要有至少一名“有教养”的神甫。随着民族国家的巩固,各国政府机构及其职能不
断增强,这对官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增多的商
业团体和日益扩大的贸易活动,需要大量见识广、头脑灵活又能学会算的经营人才。频
繁发生的各种法律纠纷,使公证人和律师分需求量与日俱增。所有这些社会需求,都要
在教育获得极大发展的前提之下才能满足。于是在16、17 世纪,西欧进入教育发展的
高潮时期。
——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民国一成立,在废弃清朝的等级服制的同时,民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开始酝酿制
定新的礼服标准。大多数人倾向于以西服作为民国男女礼服的定式。这引起有关人士和
丝绸行业的忧虑与不满。有人指出:“我国衣服向用丝绸,倘易改西服,衣帽用呢,靴
鞋用革,则中国不及外国呢革,势必购进外货,利源外溢,国用愈困矣”,并将导致“农
失其利,商耗其本,工休其业”,认为“不如暂仍旧制”。这种观点立刻遭到无情抨击。
随后,有一些人认为:“我国同胞欲国之富也,则宜用国货。用国货则改易西服宜
尽以国货为之,不必用西人之呢羽。”“装可改,服可易,外国货不可用,国货不可废也。”
不久,又有人提出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同为礼服并行不悖的建议,立即受到大多数人
的赞同。
经过几个月的酝酿,意见基本统一:“(礼服)议定为中西两式。自大总统以致平民
其式样一律。于彼于此听人自择”。1912 年10 月,民国政府正式颁布男女礼服规定。
——摘编自王东霞编著《百年中国社会图谱——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 世纪欧洲教育发展的背景。
(2)某同学对以上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民国初年“礼服之争”的三种观点(见下
表)。请结合下料依据所学帮助他完成表盒的其它内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罪名杀人罪谋杀双亲或兄弟姊妹伪造文书
赦免价8个金币6个金币7个金币

A.“因行称义”
B.“先定论”
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