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有学者在评析两晋作品《法华经残卷》时称:其书写横画尖头圆尾,笔法特点是顺锋起笔,顿按收笔;竖画多短促,起笔多按,有时回挑收笔;撇画一律方头锐尾,短撇厚重,长撇呈翻飞之态;捺画侧笔向下顿按作肥笔状而不出锋。该书法作品的字体是(     
A.楷书B.行书C.金文D.草书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宋代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贵族的失势的结果是君主的地位和人民较为接近,任何人要担任高职,亦不能靠世家的特权,而是由天子的权力来决定和任命国家所有权力归于天子一人所有,其他任何大官均不能有全权。除此之外,宋代以铜钱代替绢布、绵等使用,发达的时候还盛用交子、会子的纸币,南宋时代纸币发行上升至极高金额……总而言之,自宋代开始,货币经济非常盛行学术文艺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己发挥。总而言之,贵族式的文学一变而为庶民式的文学,音乐、艺术等亦莫不如此文学曾经属于贵族,自此一变成为庶民之物。

——摘编自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0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30年,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在一封信中写道:“先生,我和您一样,都认为中国科学的停滞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但我并不归咎于中国人的精神材质。许多原因会合在一道起阻碍科学进步的作用。首先,凡是可能在此方面取得成功的人将得不到任何报偿。要使科学在中国发达,要许多皇帝持续地优待创新之士。第二个原因就是里里外外没有刺激与竞争。假如有一个独立的中国邻邦研究科学,中国人也许可以从他们的昏昏欲睡中醒过来;内部也无竞争,其原因就是研究天文绝不是走向富贵荣华之路,而是要考中进士,为官进爵。”

——摘引自韩琦《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停滞原因的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中医发展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医针灸疗法的传播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近代第一家西医医院眼科医局在广州创办。鸦片战争后,西医凭借医疗设备对各种疾病作出诊断,逐渐受到欢迎。西医的发展,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梁启超认为发展医学是变革图强、追求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民间大部分民众仍然就诊于中医,但在一些城市中,学习西医的民间组织和宣传西医的报刊杂志纷纷出现。1903年,清末制订的“癸卯学制”中,将医科大学作为新学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医学仍列29门医学科目之首,但是其他28门科目皆属西医范畴。

1916年,一批留学归来的学者开始批判中医,以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全面否定中医学理论之势兴起。1929年,国民党政府通过了取消中医的决议案。中医界发起抗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废止中医的决议案最终并没有真正实行。从此,中医人士纷纷创办中医学会、开办中医学校、中医院、创办期刊宣传中医理论。中医界积极探索中医发展出路,提出了“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等方案。但是中医学发展仍然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使得中医的治疗水平取得很大进步。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中医针灸疗法传播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评析近代以来中医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期,王德华在《中国文化史略》“叙例”中写道:“中国人之应当了解中国文化,则无疑问,否则,吾族艰难奋斗、努力创造之历史,无由明了,而吾人之民族意识,即无由发生,民族精神即无由振起…国脉益危,不言复兴则已,言复兴,则非着重文化教育,振起民族精神不可。本书之作,意即在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李泽厚在评述两宋的绘画时认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也是从“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推移的过 程;而追求细节、真实也逐渐成为宫廷画院和画坛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成为独 步一时的艺坛冠冕。由此可知,宋代绘画审美的转变主要得益于
A.理学思潮的影响B.世俗化的趋势
C.禅学思想的传播D.文人画的兴起
2021-12-19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对比类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本人就在内心深深的相信,汉字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它简洁、高效、生动,是最先进的文字语言。所以,我一直想努力地告诉我的学生,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

——摘编自王磊《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下列对我国古代有关圣人评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被誉为“至圣”
B.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作《兰亭集序》被誉为第一行书,被誉为“书圣”
D.李白——唐朝著名诗人,其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2022-01-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6年,主张废除中医的领袖人物余云岫(余岩)撰著《灵素商兑》,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批判,其后又持续著文力倡西医学、力主废除中医。思想文化界包括梁启超、梁漱溟等,在反思与批判传统文化时,也都对中医理论及中医实践中的庸医与迷信现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和批判。

深研中医的文化学者杜亚泉著文回应,主张中西医相互借鉴,以中华文明融汇外来文明。中医名家如陆士谔、陆渊雷、杨则民等,开始持续著书立说,回应挑战,主张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中西医药并存。

——摘编自张可荣李艳飞《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的文化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医存废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天工开物》的各种解读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非常重要的题目。那些奉19世纪欧洲科学革命为圭臬的学者,力图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可堪与欧洲对等的个案,找到欧洲的镜像。因此,在一些学者眼里,这本著作之存在,是中国人有志于工艺知识、技术和实用手段的一个有力证明。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宋应星之后没有学者沿着他的路数、用他开创的包罗万象的方法来了解工艺知识,这恰好足以说明中国人在思想层面上对实用事物和技术缺少兴趣;或者,他们将这本书看作一个文明的标志,而这文明中的发明和创造能力都正在趋于衰落。我在这里所做的,便是将《天工开物》重新归置到它原本所处的各种关联之中。(在我看来)宋应星对于“天工”和“开物”这两个语汇的使用,意在将自己的文字纳入一个更大的关联当中,而非简单地记录工艺过程。他相信,通过描写这十八个遴选出来的工艺领域,人们可以从中学到重要的宇宙规制(“天理”),了解这些规制能让世界进入“治”的状态中。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围绕材料中关于《天工开物》的解读,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