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件伟大的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材料意在说明《清明上河图》(     
A.是对太平盛世的刻画B.受到现代艺术家重视
C.开创了新的绘画模式D.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2-12-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为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该画描绘了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统一B.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合
C.史料价值和审美趣味的结合D.人文情怀和尚武精神的交融
2022-1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张择端创作的《金明池争标图》。该画描绘了金明池及两岸赛龙舟、跳水、水战等竞赛。该作品体现了(     
A.绘画艺术受到理学思想影响B.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C.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艺术繁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研究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上三则史料,请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2022-12-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内人双陆图》(已失传的双陆棋,传说始于天竺,是掷骰行棋的游艺),盛装贵妇对坐行棋,左右有亲近观棋,侍婢应候。此画设色浓丽,线描细劲流畅,贵族妇女浓丽丰肥之态和细腻柔嫩的肌肤特点都表露无遗。这幅作品体现了(     
A.贵妇们崇尚奢靡的生活风气B.人物画重神轻型的造型理论
C.审美观秉承前代胡风壮硕美D.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统一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初,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赞普使禄东赞来迎,召见顾问,进对合旨,太宗礼之,有异诸蕃。

——摘编自《旧唐书·吐蕃传》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摹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步辇图》的“艺术审美和史料价值的统一”予以说明。(要求:论证充分,符合史实,逻辑清楚)
2022-07-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0年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了一卷文书,是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一名叫卜天寿的12岁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是抄写《论语·郑氏注》,抄写完后,卷末附了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明朝是贾日,早放学生归。”这份文书的史料价值在于证实
A.《论语》上升为经的时间是在唐代B.五言诗起源于唐代西北地区民间
C.儒家文化在当时吐鲁番地区流传D.科举制与唐诗繁荣存在因果关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记载出处
赵飞燕为了毒死怀有汉成帝后嗣的宫女曹官,指使人给狱中的曹官一个小绿箧,“箧中有襄药二枚,赫躆(单薄小纸)书曰……”《汉书·外成传》
(汉章帝)令自选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
蜀国都护李严写估“书六纸,解喻利害”《三国志·吕凯传》

       材料二   既作契以代绳兮,又造纸以当策。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絮性真。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仲,能幽能界……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摘编自[西晋]傅咸《纸赋》


       材料三   造纸工艺流程:备料→蒸煮(第一次煮料,加石灰)→洗浆→蒸煮(第二次煮料,加草木灰水)→沤制(淋草木灰水)→打浆→配浆(入纸槽加纸药搅匀)→压榨脱水→焙干成纸。

——摘编自[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1)分别阐述每则史料对研究中国古代造纸术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造纸术的影响。
2022-11-0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作品《数他劳动强》。关于美术作品的历史研究分析,较合理的是
A.这幅画兼具历史史料价值和艺术史料研究价值
B.这幅年画可以作为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见证
C.通过此画作可理清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D.这是一幅画描绘土地改革运动的现实主义作品
10 . “中国”探源
“中国”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寻找“中国”一词的来源,同学们想到商朝的__________,(单选)但只找到了“中”字,没有找到“国”字。
A.石器B.陶器C.玉器D.甲骨文
(2)接着在西周的何尊铭文中,同学们找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它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单选)但何尊铭文记事简略,只提供了关于“中国”地域范围的一种认知。
1A.实物证据B.图像证据C.口传史料
(3)探究“中国”的含义,需查阅更多材料。

A.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国语·越语》

B.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史记·天官书》

C.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汉书·陆贾传》

D.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

——(清)《平定罗刹方略界碑文》


以上材料里的“中国”含义不尽相同。体现文化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体现政治疆域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至此,同学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含义不断丰富。
(4)秦汉时代,政府创设和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中国”一词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具体内容各一。
政治方面:中央: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
文化方面:__________
(5)在“中国”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这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