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6年,谭嗣同曾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既然君可以由民“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表明谭嗣同宣扬变法的依据是
A.对国家起源的认识B.传统民本主义的思想
C.西方民主共和理论D.解决民族危机的教训
2 . 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
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
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
C.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
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
2020-01-09更新 | 7289次组卷 | 74卷引用:海南省万宁市北师大万宁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价值观,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认知体系中关于生活的基本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大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修身一齐家一治国一平天下”的原则不断向外推延,由此扩展成一个“个体一家族一国家一天下”的同心圆结构。在这个同心圆中,家族是按照血缘和宗法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则是不同家族的联结,天下又是国家的扩展……无论家国还是家天下,都与儒家所倡导的家族伦理存在至为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朱其永《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诸多仁人志士秉承救国救民的责任担当,一方面开始对传统价值观体系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开始吸纳与接受西方文明中的相关要素。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从而形成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从梁启超到鲁迅,许多仁人志士对近代国人的价值观形态进行过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但在国破家残的民族危机背景下,并无一党一派能够提供理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思路。

——摘编自《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变迁,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公民意识,原来以集权为特征的权力价值和以领袖魅力为特征的人治(德治)不能不受到极大的冲击,并逐渐被民主制度和法理权威所解构和取代。

——摘编自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与核心价值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价值观相比近代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某时期京师大学堂购买的西方教科书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421部,约占总数的73%,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153部,约占总数的27%。译学馆所藏教学用书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253部,约占45%,社会科学和人文类300部,约占55%。这种情况
A.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一定基础B.说明向西方学习进程逐步深入
C.延续以往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D.反映出广大民众迫切渴求西学
5 . 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2019-12-21更新 | 381次组卷 | 29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甲午战败刺激了中国知识分子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土,他们开始意识到洋务新政实际是一次“跛足的近代化运动”。基于此他们力图
A.全面引进西方技术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培养各类新式人才D.革新原有政治制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指出一种特点即可)
8 . “□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其中□处应该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成为糟粕B.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新文化运动文化观的极端倾向D.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利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那么强大……假如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怀民族的危机,那么如此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
2019-11-26更新 | 317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期期末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