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6 道试题
1 . 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却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这一变化
A.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B.反映西学冲击下中学地位下降
C.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D.表明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2 . 光绪年间,郭嵩焘出使英法,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西洋的轮船枪炮、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湖南大学者如王闿运回应说“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湖南人至耻与为伍”。这表明
A.王闿运的洋务思想日趋固化B.郭嵩焘对西方文化推崇备至
C.士大夫革新与守旧思想并存D.封建迷信守旧思想弥漫朝野
3 .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4 .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古文经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目的是为王莽篡汉提供理论依据;古文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与孔子无关。康有为的这一著作
A.恢复了先秦儒家经典真实的历史面貌
B.提出了彻底否定儒家伦理纲常的主张
C.冲击了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守旧思想
D.论证了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变法目的
6 . 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 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 .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


(1)材料表述的是中国近代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1个;并写出他们的创办者。
(3)结合所学,你对这场运动有何评价?
8 . 据记载,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被当时读者称为“新文化的元典”、“思想界的金针”,胡适也称之为“可以改变一个时代的刊物”。这是因为《新青年》
A.最早宣传了西方新思想
B.代表了广大青年的意志
C.起到了启蒙思想的作用
D.全面否定了传统旧文化
9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福州船政局——《孔子改制考》——《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10 . 近代以来,一方面,要救亡图存,首先要反对西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另一方面,要使中国富强,实现现代化,又要向西方学习,进行思想启蒙,这“一反一学”,使近代中国人面临着二律背反的两难选择。这一现象
A.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B.说明中国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C.导致中国民族解放异常艰难
D.表明中国民族危机异常严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