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胡适在谈及文学改良时用“革命”一词去区别“改良断裂式的‘革命’是有意的鼓吹……初看去很激烈,其实只是《三百篇》以来的自然趋势……那是自然的进化.不用有意的鼓吹去促进他。”胡适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有利于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播B.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
C.推动了儒学文化的近代转型D.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
2 . 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认为,君主制国家如果没有像尧、舜这样的圣贤君主将无法自立,且易导致“下层贱民”作乱,而美、法之民主制下的“下层掌权”则会导致政治上的混乱,据此可知,王韬上述观点旨在实行(       
A.君主立宪制B.民主共和制C.君主专制D.议会共和制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畲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遗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维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二   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摘编自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并分析产生这种认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表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然新文化运动中许多议题在晚清就已经出现了,那么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哪里?其中一项就是整体观点的更新,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包括一切道德法律政治伦理等,而不是单从西方的启蒙政治价值中挑一条来反对现状;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和政治中,而且体现在生活等方方面面之中;科学同样如此,理性不止运用于科学相关领域,而科学和民主都是用来解决政治腐败、帝制复辟的钥匙。消除政治社会黑暗的关键在于思想文化,是当时的一个新思想。

——摘编自王沉森《从晚清到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是连续的吗?》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海国图志》是当时中国最为完备的世界史地知识巨著,其百卷本中,有关西洋技艺的篇幅 占12卷,辑录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这说明《海国图志》(     
A.注重知识创新B.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C.凸显科技启蒙D.广泛关注世界的变化
2023-01-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

——摘编自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 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3-01-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10年间,中国不同阶级的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这80年间,中国不同阶级的先进人物进行了怎样积极的探索(指导思想或基本主张及实践活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2-12-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端仇视与恐惧。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标榜要“极力卫道 ”,攻击新文化运动。指责新文化运动“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

材料二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的讨论,有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成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反动势力和守旧文人为何如此仇视新文化运动?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评析材料二中关于文学革命的观点。
(3)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2022-12-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四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要求:写出时间、代表人物、派别、核心主张)。
(2)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后中国西学东渐活动的认识
2022-12-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10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商务》篇中指出:“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他意在(     
A.批判清政府对外政策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改变传统的贱商观念D.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2022-12-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