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5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意义:学校教育在____、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2-11-0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32战争与文化交锋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 . 成就
(1)工业
(2)科技和国防:成功地爆炸了_______、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一星”
(3)农业: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教育和医疗: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5)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1971年,恢复在______的一切合法权利。
第26届联大
③1972年,______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2022-10-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1941年,红军卫生学校第十四期即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下图为当期学员申玉英的毕业证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该学员毕业于民国二十九年B.题词倡导医学人道主义精神
C.该校为中国第一所西医院校D.它直接反映正面战场的抗战
4 . 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学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次学习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这次改革对以往传统语文教学那种注入式、逐句讲解的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这次改革反映了新中国(     
A.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国家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C.发展道路照搬苏联模式D.传统文化阻碍社会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7年底,中国体育学术界掀起了体育学术话争,大家纷纷就武术等传统体育发展问题展开大讨论。当时体育学术界的两家专业期刊-《体(育文丛》和《新体育》还增辟专栏,发表我国体育学术界的不同言论,体育学术界进而呈现出空前的的繁荣。体育学术界的繁荣(     
A.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折射出当时体育学术界“浮夸风”盛行
C.说明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重心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践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容易(0.94) |
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高考制度,中国的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2022-08-2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
7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A.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包括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C.尤其是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
D.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
2022-08-02更新 | 62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8 . 【历史中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照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生命温度的媒介。围绕“历史中的人”,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照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0更新 | 419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五年(2018-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课精练(统编版)
9 . 新中国的劳动教育

材料   1、表2所示为部分学者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学术文献的关键词及相关主题进行的统计和整理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频次关键词序号频次关键词
178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53“三个面向”
2266教劳结合1242全面发展的人
3263生产劳动1350教育
492党的教育方针1424素质教育
592社会主义541社会主义觉悟
635体力劳动1640毛泽东教育思想
7114马克思主义1731综合技术教育
89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828马克思
638劳动教育1930产学合作教育
1059毛泽东2026中小学

2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劳动教育特征比较(部分)

时期扫盲教育时期……“大跃进”与教育大革命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劳动
教育
政策
具体
特征
提高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缩小当下社会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距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课程设置的改变;学校与工厂之间边界不清……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编自孙刚成、宋晓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教育政策演变分析》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有的同学看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一以贯之,有的同学看到了下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进入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发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等全日制教育的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识字教育。到了1953年,在职工中扫除文盲近一百万人,农民中扫除文盲约三百万人。这些举措(     
A.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了基础B.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C.深受“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D.体现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