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所示为21世纪以来我国杂交水稻产量跃升情况。由此可知
21世纪以来“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亩产量
时间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
亩产突破700公斤突破800公斤突破900公斤突破1000公斤
A.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全球领先B.世界饥饿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C.跨国技术交流推动了科技创新D.我国杂交育种技术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3年10月,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上,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杂交水稻大协作组发言,宣布在全体协作人员的参与下,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1976年,全国籼型杂交稻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普遍增产两三成,这一事实表明
A.科教战线已经开始拨乱反正B.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的影响
C.中国科技水平有了较大进步D.中国科研有了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2022-01-25更新 | 11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2021年10月1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深海探测器“海斗一号”成功在10000米深的海底下连续进行了10个小时以上的探测,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两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这说明我国
A.科学技术取得全面突破B.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C.深海探测技术世界领先D.探测技术助推经济发展
4 . 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以下现代科技成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们初步掌握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
②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
④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目前,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这表明
A.维护国家安全应从发展粮食种业做起B.中国亟需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市场是解决中国种业生产的根本途径D.粮食供应不足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5年聂荣臻抱病到重庆等地的军工厂调查,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落后。1956年,聂荣臻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疾呼发展尖端国防科技,这一意见得到中央领导支持。同年,他亲自参与领导制定了国防科技建设的十二年规划纲要草案。不久,聂荣臻受命领导研制“两弹一星”,他积极组建研究机构、试验基地和国防科技高等院校。60年代初,苏联单方面停止援助,国防尖端项目陷入“下马”危机,聂荣臻顶住压力坚决反对“两弹”下马。他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实行行政和技术“两个系统、两条指挥线”,强调科学家的事交给科学家去办。他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多次组织钱学森等老专家为大学生和技术骨干上课。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我国在国防科技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周萌《聂荣臻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荣臻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聂荣臻在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建设中所体现的精神。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于敏,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195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9年,在成都主办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物理培训班,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原子核理论讲义》,为国家培养亟需的原子核理论科研人才。1961年于敏临危受命,从原子核理论研究转到氢弹理论研究。此时新中国的氢弹研究“一篇空白”,在1965年于敏找到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到结构基本完整的中国氢弹理论设计方案。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根据国家需要,于敏相继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1986年起草《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将我国核试验推进到实验室模拟水平,真正稳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019年,于敏获“共和国勋章”称号。

——摘编自《于敏:献身于中国氢弹事业的核物理学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于敏对中国核事业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敏取得成功的原因。
8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名为《帮助妈妈学文化》。该画反映出当时中国
A.女性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B.重视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
C.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D.教育模式借鉴了宗法传统
9 . 1951年,中央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将工农干部学校、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纳入学校系统中;教育部提出高小、初中毕业生除升学、就业外,尽可能进入各类艺徒学校、技术学校。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使教育
A.服务于生产建设需要B.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C.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D.实现工农群众全覆盖
10 . 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创立了国内第一个考古学专业,招收考古学专业本科生。此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成立考古专业招收本科生。这些学生毕业后补充到了各地各级文物考古机构。建国初期考古人才的培养
A.标志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B.适应了国家基本建设需要
C.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D.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