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

材料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06-09更新 | 10233次组卷 | 54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历史真题
2 . 新中国成立后,泰兴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积极动员农民参加冬学运动,并成立专门的妇女识字班,开展识字扫盲,妇女参与积极性远高于男性,至 1956年渐成高潮。由此可知
A.识字学习成为国人共识B.识字教育推动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C.新中国实现了男女平等D.社会教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定群众基础
2022-06-06更新 | 51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1年开始,中国留美幼童开始陆续回国。归国后的学子积极改造中国社会,并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把近代风气带进政府部门,冲击着封建官僚旧习,尤其是在抵制贪污、求真务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为近代中国政治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1875年赴美留学的梁诚,在晚清交涉赎回兴筑粤汉铁路权益的进程中作出巨大贡献,这件事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梁诚在美多年,深知美国政治运行模式,因此,他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美国各界的支持,请求他们支持中国的庚子退款要求,利用报刊舆论对美国政府和时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施压。部分留美幼童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民主化的建设潮流中,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努力追求民主共和制度的实现。因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摘编自鲁涛《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材料二   1950年,我国与波兰、捷克等5个东欧国家交换25名留学生,学习语言、历史等科目。从1951年起,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开始正式较大规模地向苏联派出留学生,用以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后派出的留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之间,并对留学生的资格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选拔程序上则需经派出单位初选、全国外语统考、省级高教行政部门复审、教育部监察等四道关。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留学人员对留学国别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选择趋向,人们的留学热情空前高涨,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留学的动机也不仅仅是求学为第一,而是有了更多个人功利的考虑。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另一个人潮开始涌现,这就是“海归”潮。

——摘编自张雪蓉《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留美幼童回国后为改造中国而努力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变迁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03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压轴(一)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4 . 贯彻“______”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即艺术上“_________”,学术上“_________”。双百方针成为新中国科学和文艺事业发展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大量优秀文艺作品的出现。
2022-06-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文化史)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国运兴衰,系于______
“文革”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_、面向______、面向______”,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86年《___________》颁布,教育立法取得进展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____________”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①教育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当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科技教育水平在整体上还不高。“文革”对教育干扰与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
②重视和发展教育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今世界激烈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以经济和科技实力尤为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必须靠教育培养人才。
2022-06-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文化史)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6 . 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_______”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22-06-02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文化史)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7 . 杂交水稻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_______,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第二次绿色革命。
2022-06-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文化史)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8 . 在医学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基于图片分析的检验结果分析,从而实现辅助诊断,且在部分诊断领域可达到90%以上;在智能金融方面,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定制理财方案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反映出(       
A.科学技术综合运用水平提高B.科技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C.科技发展带来生产生活变化D.人工智能提升人类智力水平
2022-05-26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七校联考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建了相应的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这体现了
A.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优势B.科教兴国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C.中国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D.农业发展模式出现了根本性变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10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1、图2、图3),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在研究新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任意提取信息并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