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

学校地点特色
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妇女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引发变化的社会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 下表是1949-2000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其中(成人)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年份194919641982199019952000
文盲人口总数(亿)3.22.332.31.821.450.83
文盲率(%)8052.434.4922.2216.59.08

A.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C.政府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 . 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而2014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对外开放的实施
C.现代主义的流行
D.“左”倾错误的纠正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摘编自《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
(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一观点的看法。
2014-01-16更新 | 124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5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

——(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入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2)“忠孝”观念在我国渊源流长,两宋有重大发展,20世纪初有人强烈抨击,列举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
6 .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增长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教育增长)。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
②重视科技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③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比较合理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