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2 道试题
1 . 1956年冬至1957年春,上海《文汇报》陆续刊出了一些生物学家和农学工作者反对或赞成消灭麻雀的文章。其中,薛德的《谈谈麻雀》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促成了一场关于麻雀问题的全民大讨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地位的提升B.国民经济建设面临着严重困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D.社会主义科学繁荣方针的贯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1981年至1984年国家教育部发布的部分草案
时间内容
1981年3月《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1981年4月《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
1983年《高中数学、物理、化学两种要求(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的教学纲要(草案)》
1984年《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和农村小学的教学计划(草案)》

该表内容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     
A.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的发展B.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探索
C.义务教育发展模式调整构建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022-02-26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后,起源于好莱坞的电影“明星”成为反动腐朽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则是“电影演员”的中国称呼。到了1962年,政府则推选了新中国的“22大明星”,并对“百花奖”优秀电影演员进行了表彰,这一变化说明
A.文艺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B.国家开始重视人民娱乐生活
C.电影的发展服务于时代需求D.反动腐朽文化得到有效遏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农村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对乡村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全国教育界开始行动起来,“下乡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动口号。乡村教育的目的,是要扫除文盲,尤其是学龄者文盲和青壮年文盲,重视乡村小学和成人学校的建设工作,包括设立乡村小学和成人学校,以及实行征学制,强迫学龄儿童和青年农民就近入学等措施。在兴办教育的过程中,一些乡村建设者还提出,乡村教育必须与改良农业、发展经济相结合,实行“富教合一主义”,以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摘编自王建明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90年代后,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努力推动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两基”工作。农村是“两基”工作的重点,国务院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投入机制,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各级政府完善并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制度。2001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试点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大力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

——摘编自欧阳雪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发展农村教育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根据玉米、高粱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先例,大胆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通过对470多个不同品种测交,直到1973年成功培育出南优二号,并试种、推广。由此可见,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观条件是(       
A.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B.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C.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6 . 1949年,全国高校学生总数11.65万人,其中工科生3.03万人,占总学生数的25.9%。1951年,国家提出工科类高等院校调整方案。1952年后,全国高校学生总数19.11万人,其中工科生的数量6.67万人,位列各科学生数第一,占比34.8%。材料反映的事件
A.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与“双百方针”的实行有关
C.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D.导致高校文理科发展不平衡
2022-02-08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毛泽东曾经感慨:“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而现在,随着2021年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材料中“进步”开始于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D.神舟一号飞船成功升空
2022-01-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同年,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整,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高等学校先后聘请苏联专家共861人,担任顾问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摘编自苏渭昌《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材料二   1978年随着教育界拨乱反正,全国各地流行“尊师重教”的口号。1988年以后重视“数理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在当时深埋人心。在农村地.区则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2-01-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5年聂荣臻抱病到重庆等地的军工厂调查,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国防科技的落后。1956年,聂荣臻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疾呼发展尖端国防科技,这一意见得到中央领导支持。同年,他亲自参与领导制定了国防科技建设的十二年规划纲要草案。不久,聂荣臻受命领导研制“两弹一星”,他积极组建研究机构、试验基地和国防科技高等院校。60年代初,苏联单方面停止援助,国防尖端项目陷入“下马”危机,聂荣臻顶住压力坚决反对“两弹”下马。他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实行行政和技术“两个系统、两条指挥线”,强调科学家的事交给科学家去办。他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多次组织钱学森等老专家为大学生和技术骨干上课。经过几年艰苦努力,我国在国防科技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周萌《聂荣臻与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荣臻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建设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聂荣臻在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建设中所体现的精神。
10 . 1954年,党和政府规定,电影放映建设重点对象是工矿、农村和小城市。在积极兴建、改建城市电影院的同时,也抓紧组建大量的流动电影放映队,以低廉的票价甚至免费让工农士兵欣赏电影,使过去的小资文化、市民享受升级成为事实上的大众文化和人民体验。由此可知,这一规定的实施
A.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功能B.旨在落实社会主义改造方针
C.基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