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956 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这反映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特色是
A.巩固国防满足冷战的需要B.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并举
C.追求科技发展的高速发展D.科技发展由政府主导布局
2 . 1952年,国家教育计划按照产业部门、行业甚至是按产品来设立学院、系科和专业(例如拖拉机学院、坦克系等),以及确定招生和学生分配。此举( )
A.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B.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C.改变了教育落后的局面
D.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
3 . 钱学森撰文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
A.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B.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
C.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D.“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2020-01-07更新 | 30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它的超重发射令世界震惊,它的出现证明“天大的事,文革中也不能耽误”,它还诞生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人的企业文化与精神。据此分析,它是
A.东方红一号
B.长征一号
C.南优二号
D.神舟一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说:“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1971年,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后才出现的。”屠呦呦用自己发明的“中国神药”拯救了数百万非洲人的生命。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屠呦呦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客观原因是
A.中国青蒿分布广泛
B.传统中医的助力
C.屠呦呦的不懈追求
D.非洲人民的信任
6 . 1953—1957年,新中国实行了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理论性有所加强,特别注意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短时间内基础教育实现了普及化
B.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得到了解决
C.我国教育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教育改革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7 . 《人民日报》曾刊发一则“喜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向从事核武器研制和试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科学工作者和一切有关人员,致以最热烈的祝贺……”。该“喜报”是祝贺我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8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9 .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2018-06-10更新 | 4955次组卷 | 8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反映了我国1993—1997年GDP数据及相关要素的贡献率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
GDP增长率14.013.110.910.09.3
资本增长率24.617.318.18.72.4
劳动力贡献率4.44.14.87.58.1
科技进步贡献率29.637.125.255.881.5

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被取代
B.外向型经济主导地位确立
C.国民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
D.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