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8 道试题
1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A.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包括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C.尤其是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
D.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
2022-08-02更新 | 62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 . 新中国的劳动教育

材料   1、表2所示为部分学者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学术文献的关键词及相关主题进行的统计和整理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序号频次关键词序号频次关键词
178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53“三个面向”
2266教劳结合1242全面发展的人
3263生产劳动1350教育
492党的教育方针1424素质教育
592社会主义541社会主义觉悟
635体力劳动1640毛泽东教育思想
7114马克思主义1731综合技术教育
89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828马克思
638劳动教育1930产学合作教育
1059毛泽东2026中小学

2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劳动教育特征比较(部分)

时期扫盲教育时期……“大跃进”与教育大革命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劳动
教育
政策
具体
特征
提高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缩小当下社会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距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课程设置的改变;学校与工厂之间边界不清……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编自孙刚成、宋晓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教育政策演变分析》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有的同学看到了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一以贯之,有的同学看到了下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自1958年起的三至五年内,基本扫除文盲并普及小学教育;15年内使每个有条件的自愿的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折射出当时(     
A.基础教育体系趋于完备B.党和人民发展教育的意愿强烈
C.高校入学门槛逐渐降低D.国民教育与工业建设协调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新世纪初期,英语热持续升温,2007年底全国有899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非通用语专业的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共开设66种非通用语专业,分布在167所高校。外语教育多元化(     
A.是文化传承重要载体B.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C.服务于经济文化发展D.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于礼……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被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三,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07-05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7 . 1949—1985年,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实现了两次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二是实现了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转变。国家教育方针的转变意在(       
A.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C.落实“双百”方针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2022-07-04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8人类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8 . 某学者指出,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下,中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有利于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正如中国政府一再强调的那样,中国研制核武器恰恰是为了彻底消灭核武器。可见,中国研制“两弹一星”(       
A.有利于开启“向科学进军”的进程B.激发了人们保卫和建设国家的热情
C.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D.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梳理新中国科技发展之路,以下新闻报道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2022-06-26更新 | 23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观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1963年8月,美、英、苏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意在关上其他国家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大门。对此,中国政府指出: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一个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可见,该条约的签订
A.暴露了美、英、苏垄断核优势的意图
B.有效地防止了核武器的扩散
C.有利于中国研究和发展核能技术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22-06-21更新 | 439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