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D.“南优2号”杂交水稻
2020-03-31更新 | 59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B.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C.社会发展水平极大提高
D.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 ,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B.④③②①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2019-01-30更新 | 562次组卷 | 35卷引用: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A.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B.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美苏等国核垄断的威胁
2019-01-27更新 | 186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D.反映了科技领域中的浮夸现象
2019-01-16更新 | 11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6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约224.5万名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且自费留学的比例高达90%。这一现象反映出
A.恢复高考促进了出国留学普及B.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
C.已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人才培养机制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2018-12-19更新 | 53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56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当时的译名)。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
A.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B.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
C.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
D.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实行改革开放B.推行“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推行扫盲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推动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2018-09-01更新 | 293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邓小平的这一看法旨在
A.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系
B.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C.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018-05-08更新 | 61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