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1951-1952年,4200万农民参加了冬学,有数百万人进了为工农开办的业余学校,还有众多工农进入高校学习。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教育发展过快过多B.受到“双百”方针的影响
C.群众建设新中国热情高涨D.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2 . 1949-1955年间,900多位留美学生经过坎坷挫折回到祖国。其中,钱学森、郭永怀等是在朝鲜战争后,经过中美多次谈判才得以回国的。留美学生的回国(       
A.受到“向科学进军”热潮感召B.说明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
C.反映美国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表明新中国重视科技人才
2020-05-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不仅是加快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整个教育制度乃至社会制度变革的最关键节点,是教育体制恢复与重建的突破口;它重新确立了人才选拔的公平竞争原则,调动了亿万青年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以高考制度恢复为标志,教育界成为最早推进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战线之一,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理念被全社会接受。1978﹣1984年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破冰”期。这一时期,文革后遗症还很严重,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重点是不断肃清“左”的思想和拨乱反正,以尽快恢复和重建被文革严重破坏的教育事业。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科技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这明确指出了科技的传播、发展、应用并转化为生产力依赖于教育;经济转型、民族崛起必须大力发展教育。1978年,教育部重新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面恢复了“文革”前的教育体制,确定了中小学基本学制和课程设置,使基础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重新回到正常发展轨道。1982年,中共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实现今后20年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

﹣﹣摘编自《教育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1984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1984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归纳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0-03-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建国后,湖北省恩施州在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状况。这说明恩施地区(  )
年份幼儿园小学中学
1965年24所1982人11271所349759人66所23944人
1983年30所10300人3784所459137人428所107313人

A.建国后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
B.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发展迅速
C.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成功实践
D.1983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统计年份学段及规模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学校数在校生数
1949年34万所2400万5219所127万205所11.7万
2001年49.13万所1.25亿10.09万所9115.31万1911所1175.05万


(1)根据材料,概括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
2020-02-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针对如图,说明我国当时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A.吹响了教育领域“大跃进”的号角
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意在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D.有利于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已由工业经济时代大量消耗原材料、能源和初级劳动力为代价转向以创新型技术与颠覆性知识的创造与聚合为支柱。为了适应这一形势,中国政府(        )
A.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B.制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D.加快引进尖端科学技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和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从思想和体制上扫清了障碍,自 1952年秋开始,高等学校展开了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核心的教学体制改革。通过这场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建立起了依据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教学体制。实现了对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建立起起了新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体制,但在此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较严重的忙乱现象。1953年7月,高等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决议要求:要诚心诚意地、踏实地学习苏联,领会苏联经验的实质,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国当前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运用苏联经验。

--摘编自赵京《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教学改革中学习苏联问题的认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认识。
9 . 如表是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表。中国展品的变化反映了(  )
时间代表性展品
1876年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2010年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A.传统手工业不被现代中国重视B.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傲世全球
C.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D.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影响中国
10 .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
A.“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B.“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C.“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020-02-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