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019-01-30更新 | 2633次组卷 | 61卷引用:内蒙古北重五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019-01-30更新 | 1699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9-01-30更新 | 4657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6-2017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民族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4 .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9-01-30更新 | 5150次组卷 | 6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6 .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7 .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2019-01-30更新 | 781次组卷 | 28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过党和政府及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建国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革”前夕
D.改革开放以后
2018-12-2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六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邓小平呼吁“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1977年底,政府落实这一呼吁的举措是(  )
A.恢复中断的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刊发了北京作家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小说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此类作品被称为"反思文学"
B.该作品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
C.该作品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D.该作品以新时期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
2018-11-04更新 | 132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