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科教兴国战略正式实施
B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A.A
B.B
C.C
D.D
2 . 在1950年的扫盲运动中,《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第1册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词汇来进行的,在《广州农民速成识字课本》第1课 的注音词表中,主要有“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
A.确立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B.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
C.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的全新形式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高考历史命题走过了一段较为曲折的历程。

(1)1949-1965,高考历史命题基本上以知识识记为主,题目较为简单,题型也相对单一。

(2)1966-1976,高考历史命题中断,影射史学成为当时的主流,主要是推荐“根红苗正”出身好的工农兵学员上大学。

(3)1977恢复高考以来,历史命题曾经再度考察知识的再现,仍然注重革命史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识记为主。

(4)1990-2011高考历史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突出学科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考察。

(5)2010以来,高考历史命题升级,强调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科的核心素养(历史的辩证思维,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价值观)。注重唯物史观和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难度较大。

请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某一时期高考历史命题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者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3-23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4 . 下图是由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1956年集体创作的《万象更新图》。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在漫画的前面,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这幅漫画创作时代背景不同
B.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这幅漫画创作背景相同
C.这是一幅反映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针的漫画
D.“双百”方针鼓舞下漫画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
5 .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
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
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揭开了建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
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6 . 1951年国家对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政法、财经和一些文科学系被削弱,而机械、化工、建筑等专业大幅增加。这是我国当时
A.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体现
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外交环境日益恶化的结果
D.优化教育结构的反映
2018-02-1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人戏称,“文革”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局面是“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浩然走在金光大道上”。这客观上反映出
A.文艺创作应遵循固定的模式
B.文革使文学艺术凋零
C.看戏是最受民众欢迎的娱乐
D.艺术发展受经济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章柏青主编的《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将新中国电影划分为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代、市场的时代、产业的时代六个历史时期。拍摄于1988年的电影《红高粱》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应该划分到
A.历史的时代
B.政治的时代
C.艺术的时代
D.产业的时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5恢复高考以来部分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卷),《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
事》(上海卷);《谈实事求是》《在红旗下》(内蒙古卷)
1978年《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5年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
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1987年《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1991年描写“圆”的想像物
1994年《尝试》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1年《诚信》
2002年《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
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区使用的全国卷)
2017年“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
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提炼出个主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分阶段院就所提炼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炼主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2-0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2年,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的变化从根本上取决于
A.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B.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C.社会文化心理的需求
D.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2018-02-08更新 | 27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五)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