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人类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患民利民、安民室民的思想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

材料二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 间       
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9世纪以后面对殖民侵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
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
(2)列举这一时代中“地中海文明”和“南亚文明”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人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内涵在不断转换的重要词语。不同时期,“中国”一词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涵
西周“中国”最初的意思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之地,与“四方”对称,是一一个地理概念,伴随政治衍生。后“中国”指代古代华夏族聚居地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中原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已出现在众多史料中
“中国”范围进一步扩大,“及秦始皇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汉唐“中国”涵盖范围在空间上又有所伸张,包括东、南到大海,西、北到达大漠的广阔领域
宋元明清两宋时期,“中国”一词更加强调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元明清则沿袭这一趋势,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在华夏大地流传开来。清代,中国的领土东到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西达帕米尔高原、北到漠河、南至南海,辽阔的疆域由此奠定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是在清朝与西方列强建立条约关系时出现的,《南京条约》出现了“中国”与“英国”的对称,此后,清政府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以正式国名被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据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一词的内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4 .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B.社会思想的大变革
C.诸子百家人才辈出D.各诸侯国争霸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
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
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D.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2019-02-22更新 | 339次组卷 | 2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社会的大变革B.社会经济的发展C.统治者的支持D.兼并战争的兴起
7 . 元人陈孚《题管仲井》诗曰:“西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铁犁牛耕推广B.争霸战争频繁
C.各国变法图强D.社会动荡变革
2021-02-05更新 | 141次组卷 | 6卷引用:训练专项0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8 . 春秋时期,许多原本在周王室掌握典籍、身通“六艺”的人士纷纷离开周王室,流散到各地。这一现象
A.导致了礼乐制的崩溃B.促进了私学的兴起
C.加速了宗法制的瓦解D.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9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生产力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私人讲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10 .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下列史实际能够说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②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③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④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