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思想流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学习了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后,某班学生分组开展了一次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资料: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论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诗词的热爱。第二组同学搜集到“中国古今诗词”的一些资料。

望天门山雨霖铃(节选)

唐·李白宋·柳永天门中断楚江开,多情自古伤离别,碧水东流至此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岸青山相对出,今宵酒醒何处?

孤帆一片日边来。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的资料,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作品风格。

材料三   近期播放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使同学们产生了共鸣。第三组同学搜集到“1949年后中国科技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的资料,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写出序号即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4)请为本次探究活动确立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墨子最初乃孔门之徒,写有《亲士》《修身》《所染》诸篇。但墨子的《兼爱》《尚贤》直刺儒家的“亲亲”与贵族政治,《非乐》《节用》《节葬》直刺儒家的礼乐文化与厚葬靡费的传统,《天志》《明鬼》反对儒家的道德政治与敬鬼神而远之的观念。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解放B.士人提出自己的阶级诉求
C.儒家和墨家彼此相互交融D.贵族政治已开始走向衰落
2021-06-08更新 | 1168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治理国家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政治伦理思想。

材料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天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周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宋)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以一个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事件为例,简评其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千五百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开始阐释“大同”“小康”思想。儒家将“大同”作为最高纲领,但是行事却把“小康”作为实践目标。儒家典籍描述的小康社会,也不过是人类社会刚刚迈入私有制时代的一个靠礼义等国家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秩序的社会。这些思想集中反映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向往。

——摘编自乌东峰《论中国小康社会》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3年,邓小平在视察江浙地区时,用“小康社会”来描述我国所追求的社会状况,并提出人民的吃穿用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等6项标准。此后,他在内政外交中,多次使用“小康社会”一词。他的认识,已经从经济指标这个量的方面,发展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摘编自申文明《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提出“小康社会”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倡导建立“小康社会”的特点,并说明其背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校历史学习社团组织辩论会,主题是“先秦儒家思想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序号主张来源
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班也》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3“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颜渊》《论语·为政》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易经》
6“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7苟日新,日日断,又日新”《礼记.大学》
8“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请你作为正方或反方的代表,从表格中提取至少2则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融合关联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老子痛恶小聪明、小知识、小利益、伪道德,认为这些伤害了人之本性的善;他还提倡"柔退。不挣,谦下让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的这些思想
A.表明其主张人性与治国并重
B.体现道家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有利于和谐社会秩序的建立
D.旨在强调复归人性本初的愿望
2021-05-26更新 | 4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当孔子拜访老子并受到老子的建议与批评之后;虽然孔子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感慨,但儒学却在道家的批评中成长起来。于是这就有了子思(孔子的嫡孙)所谓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中庸及其对儒家思想格局的重新确立。这反映了
A.诸多思想流派互相对立辩难B.儒家善于学习而成长的传统
C.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不同内涵D.诸子百家在思想碰撞中融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马基雅维利“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孟德斯鸠“假如有一个君主,不但毫不使人民生活幸福,反而加以蹂躏和摧残,于是人民服从国君的基础立即丧失”“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梁启超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请以“君权”为主题,任选以上两则史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时代背景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荀子·君子篇》中说,“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爵当贤则贵,不当贤则贱。古者刑不过罪,爵不逾德”。由此可知荀子的思想
A.主张统治者实行法治B.以刑罚严惩人性之恶
C.认为赏罚皆应有标准D.适应了诸侯争霸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D.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
2021-05-14更新 | 73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