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主要思想流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06 道试题
1 . 下图为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天下之道》,所圈字样为“天下之守者,民心是守”,以下诸子思想主张中,与图片内容反映一致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C.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D.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成语“守株待兔”,讽刺了那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战国时期用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他人的思想家属于(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观点中,属于孔子学说的有(     
①兼爱、非攻、尚贤   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隆礼重法                 ④不学礼,无以立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2023-02-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孔子曰:“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这体现了孔子(     
A.注重协调与缓和阶级关系B.恢复等级秩序的诉求
C.意图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D.主张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5 .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因身处异域而对国家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显得极为急迫。他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清算了传统的国家观念,区别了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国家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国民这两个概念。梁启超综论世界各国政体类型,认定君主立宪为最良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君主专制政体当然不可取,民主立宪政体因为竞争太烈,梁启超也不认同,于是他选择了改良型的君主立宪政体。在阐述国家观念的同时,梁启超还注意到与国家相关联的另一个词——民族。1901年,他在《清议报》上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在追溯中国民族历史演变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这一概念。

——摘编自欧阳哲生《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探讨》

材料三   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从走上反清革命道路起,他的国家认同就是建立新的美国式的共和制国家。通过革命打造中央政府,揽天下英雄于联邦共和国之政府,这是孙中山选择共和的理由。孙中山在解释恢复中华建立民国两项时,表达了新的国家观念——民族的国家以及国民的国家。很多革命党人抱着一民主义(民族主义)的目的投身革命,对民权不求甚解。孙中山着重对民权作出了解释: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如果不进行政治革命,即使将来民族革命成功,中国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也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能忍受的。民国初建,孙中山对革命时期具有排满性质的民族主义做了调整,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国家观的基石是民族国家、主权在民、五权分立。他的国家观对中国的国家制度从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型,对民国的国家建构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欧阳哲生《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大同”观的时代成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与孙中山国家观的异同。
2023-02-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孔子有“苛政猛于虎”的评论;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则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为。其共同点是(     
A.试图重构社会秩序B.代表下层人民利益
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强调礼法并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先秦时期,儒家崇尚“伦理”,认为“伦理”蕴含了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秩序。儒家伦理思想以血缘家族为表现,故又可称之为血缘家族伦理,主要体现为以亲属、辈分为表征的等级关系和人伦常道。由此可知,先秦儒家思想(     
A.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B.着眼于规范社会关系
C.蕴含了朴素的唯物思想D.致力于协调民众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国家治理的著述。这反映出当时已认识到(     

著作

论述

《尚书》

“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左传》

“官人,国之急也。”

《墨子》

“尚贤,政之本也。”


A.国家稳定乃治国之本B.选贤任能关系国家兴衰
C.百姓社稷是国家基石D.改革选官制度的重要性
2023-02-2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墨家《非儒》等篇对孔子和儒家的攻击,已经到了处心积虑甚至不择手段的地步。认为“徒属弟子,皆效孔丘”,还说“孔丘所行,心术所至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儒家思想难以适应时代需要B.说明墨家学说重直觉轻思辨
C.主要是因为两者的立场不同D.反映了诸侯国间的尖锐对立
2023-02-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有思想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该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