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 《韩非子 ·和氏》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韩非子 ·五蠹》

材料二     由于隋朝的严刑峻法和繁重的苛捐杂税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通过施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样的治国理论,才能达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三代之治”……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道德在治国理政中比严刑律法更为基础、更为有效、更能反映人民意志、更能反映客观规律的社会规范,唐朝统治者在律法中全面贯彻儒家的德礼思想来维护社会稳定和阶级秩序。

——摘自齐栋《<唐律疏议>中体现的儒家法律思想探析》

材料三     随着保甲制度的不断发展,清王朝有关保甲制度的立法也更加完善。按清制规定:   “凡编保甲,户给以门牌,书其家长之名与其丁男之数,而岁更之。十家为牌,牌有头;十牌为甲,甲有长;十甲为保,保有正,稽其犯令作匿前愿者而报焉。城、市、乡、屯、灶、厂、寺观、店、埠、棚、察、边微,皆编之。凡海船,亦令编甲焉。”由此,保甲制度不管原籍何在,属于何种人口,只要居住在此,即要被编入当地相应类型的保甲户籍,打破明朝“人户以籍为定”原则。

——整编自卞利《清代户籍法的调整与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和韩非子关于“礼法”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上述主张对秦朝的统治产生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律的基本特征,并概述该特征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保甲制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打破明朝‘人户以 籍为定'原则”的政策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韩非子提出“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也”。韩非子的这一主张(     
A.蕴涵着国家统一的思想B.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
C.迎合了专制集权的需要D.表明官僚制度的日益完善
2022-12-0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法家认为:运用强民(即“礼、乐、《诗》《书》、善、修、孝、悌、廉、辩”等儒家思想教化)的办法来惩处不服从法令的民众,君主的统治会被削弱;运用对待奸诈之人的方法来治理善良的人,国家就会治理得越来越强大。由此可见,法家主张( )
A.严刑峻法B.执法要因人而异C.礼法兼用D.法律应及时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韩非子说,上古时期,大家是用道德来竞争;中古时期,大家是用智谋来竞争;现在,大家是用实力来竞争。所以,聪明的统治者应该准备实力。由此可见,韩非子(       
A.渴望贤明君主治理国家B.反对诸侯之间征战杀伐
C.极力维护新兴阶层利益D.主张顺应时代进行革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2022-06-22更新 | 9488次组卷 | 72卷引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鞅认为“黄帝尧、舜诛而不怒……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荀子则说: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土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由此可见,当时他们
A.推崇复古的历史观B.反思周代政治体制
C.主张进行政治革新D.思想学说趋于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荀子所提倡的理想社会就是由“礼”所维系的亲疏、贵贱、尊卑等分别有序、各安其位的社会,而韩非则主张依法统治,要打破儒家所讲究的分别有序的社会,要在国家内“一断于法”。由此可见,二人都
A.极力促进国家统一B.重视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C.积极推动社会改革D.致力于创建新的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生民”一词,在先秦时保留最多的是儒家典籍,而在同作为先秦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那里,“生民”政治思想对于构建他的政治思想体系是无所帮助,甚至和他的政治理念相冲突。两者对待“生民”态度的分歧
A.源于政治选择的差异B.反映出思想家所属阶层的不同
C.体现了文化间的对立D.表明先秦诸子学说具有多样性
9 . 韩非提倡”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主张君主根据法律而非凭自己的个人好恶检验官员的能力和业绩。这一主张
A.体现了韩非思想的多元化B.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诉求
C.已触及近代法治思想内核D.旨在制约君主权力的扩张
10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