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传世文献记载,战国之前禹只是一个因为治水等功勋,被后人铭记的一个先祖形象;但在战国诸子尤其是儒墨思想家口中,大禹治水诛杀防风、讨伐共工、征讨三苗等功勋被反复强调,被塑造成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道德楷模。儒墨思想家此举旨在(     
A.提升社会道德水平B.确立是古非今观念
C.塑造学术权威地位D.实现政治统一理想
2 . 战国时期,荀子主张“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墨子主张“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两者的思想主张(     
A.倾向于重构社会秩序B.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C.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D.完善了人才选拔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儒家认为,君主统治的合法性表现在以“德”赢得民心,即君主务必要以德位兼备之身,行修齐治平之效:法家强调统治者要“循名责实、公正无私”:墨家认为,治国的贤人务必要量贤任事。这表明他们(     
A.思想体系一脉相承B.倡导贤人治国理念
C.迎合地主阶级需要D.呼吁重建社会秩序
2022-12-2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墨子》中指出:“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表明其主张(     

A.提倡节俭B.兼爱非攻C.尚贤任能D.重视实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墨子曾经主张利用宗教来治理国家,将“天志”(天的愿望)作为治理国家的“法仪”。董仲舒希望利用天的权威来制约君权,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表明(     
A.儒墨两家思想相互交融B.神化君权成为社会共识
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D.有序社会成为共同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思想。该思想家的流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19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墨家的礼乐观(     
A.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诉求B.符合小生产者的认知水平
C.造成当时礼乐制度的全面崩溃D.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22-02-1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三中、滕州一中、枣庄十六中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儒家认为“士志于道”,道、墨、法、阴阳“纷纷则已言道矣,……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各家之士对“道”的理解、阐释不尽相同 ,且多争鸣,但理论目标却基本一致。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斥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王家范、张耕华《大学中国史》


(1)列举战国时期儒墨法道的代表人物并指出他们“理论目标”的一致之处。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家学者重新解释儒学经典的现实社会意图,并指出“理”的内涵及主要获取路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持此观点的人应是
A.孟轲B.荀况C.墨翟D.韩非
2021-11-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