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2019-01-30更新 | 1535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过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2019-01-30更新 | 1145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9届高三高考真题训练——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先秦儒家倡导“仁爱”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人文观;而墨子主张从“农与工肆之人”中培养成名副其实的“兼士”或“贤良之士”来治理国家。这表明
A.先秦实现了选官制度多样化
B.两个学派的“仁爱”本质相同
C.儒家和墨家均强调选贤任能
D.墨家反对儒家阶级固化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这反映出他们
A.代表工商业的利益和要求
B.注重引导人们重义轻利
C.提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D.希望统治者能重视民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韩非子记载:孔子死后,弟子散游于诸侯,儒家学派内部逐渐分为八派;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也分为楚墨的邓陵子、齐墨的相夫子、秦墨的相里勤三派。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B.经济体制影响学术进步
C.文化融合的趋势增强D.政治分裂阻碍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墨子》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尚贤
B.非攻
C.兼爱
D.节用
2018-09-12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2019学年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A卷
7 . 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出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
①“兼相爱,交相利”
②“施仁政于民”
③“明主峭其法而严刑”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9-1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2019学年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人教版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B卷
8 .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儒家以道自任,而且道、墨、法、阴阳“诸子纷纷,则已言道矣……皆自以为至极,而思以其道易天下者也”。这说明先秦士子
A.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
B.极力倡导道德修养自觉
C.具有博大胸怀与开放心态
D.积极宣扬社会变革主张
2018-08-01更新 | 41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1月7日 《每日一题》高考二轮复习-考向一 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影响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018-06-09更新 | 530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8年高考题及模拟题汇编 专题11古代中国思想科文(教师版)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音乐,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各抒己见。颇具影响的是孔子的“礼乐”思想,他将音乐同社会的政教伦理相结合,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既“美”且“善”的礼乐时代已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君乱臣谮、礼崩乐坏、战乱频仍、变风变雅”大作。于是,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非乐”“禁乐”的主张,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墨子。墨子认为音乐兴盛和政治清明成反比,“现今权贵聚民财作器乐只为个人享乐,而丝毫无益于人民生活。官民听乐,必废国事,误农时而不利于社稷。听乐使官吏不治其事,农夫不治其田,妇女不理其机,影响国计民生之大局”。

——摘编自林林《从墨子“非乐”谈他的音乐思想》


材料二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而他对音乐的表达亦对整个西方思想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柏拉图试图通过音乐的教化而使城邦公民达到对美的热爱。柏拉图认为音乐不是一种无谓的消遣和享乐,其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柏拉图规定在他的“理想国”中,音乐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他认为,音乐和体育的结合使人身心和谐,应当把音乐教育和体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

——摘编自《柏拉图音乐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墨子对“乐”的不同态度,并对材料中墨子的态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与孔子对音乐社会作用的共同认识及其产生的相似背景。
2018-05-19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