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说道:“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则此天下之害也。然则崇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由此可见,该思想家提出要
A.兼爱非攻B.克己复礼C.无为而治D.依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韩非指出:“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淮南子要略》也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意指:自立门派)。”材料表明,墨子的思想
A.与先秦儒家思想一脉相承B.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基本精神诉求
C.完全背离孔子的思想内涵D.为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创造了条件
2021-10-12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
墨子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韩非子认为“道无双,故日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客”
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
2021-06-08更新 | 535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21次组卷 | 47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D.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
2021-05-14更新 | 73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一文中说:“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偏循(全部遵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④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A.道家儒家墨家法家B.法家道家儒家道家
C.儒家法家墨家道家D.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2021-05-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体现的共同点。
(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墨子》有云:“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B.宗法制积极的政治作用
C.墨家对地方治理的理想化追求D.天子直接处理地方事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是我国先秦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的治国方案。下列观点同样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A.有教无类B.君子之交淡如水
C.兼相爱、交相利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021-02-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诊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