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这些主张(     
学派论述
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
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而治。
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
A.具有大一统的政治理想B.重视自然,无为而治
C.体现社会变革时代特征D.重视法律,以法治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孔子在音乐方面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用礼乐调整社会风气;墨子认为音乐让国君一人独自欣赏则了无生趣,让臣子一起欣赏必然耽误政事,让劳动者欣赏必然耽误工作时间。孔子和墨子对音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     
A.西周礼乐制度等级森严B.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
C.分封宗法制度逐渐瓦解D.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2022-11-12更新 | 82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四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3 . 墨子曾经主张利用宗教来治理国家,将“天志”(天的愿望)作为治理国家的“法仪”。董仲舒希望利用天的权威来制约君权,他说∶“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表明(     
A.儒墨两家思想相互交融B.神化君权成为社会共识
C.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D.有序社会成为共同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墨子在《法仪》中提出“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叫以为治法。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墨子的这一主张( )
A.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B.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秩序
C.突出法的客观公正性D.强调天命主宰人们行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墨家将“子孝”与“父慈”并提,而不像儒家将“子孝”抬到重于“父慈”的地位。墨家这种孝慈并重而不片面强调“孝”的特点反映出(     
A.墨家对儒家伦理的质疑B.儒家对墨家有双重影响
C.墨家对社会矛盾的调和D.儒家对墨家理论的认可
2022-10-0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十一)历史试题
6 . 孟子主张“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墨子则提倡以治天下为事的圣人“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迥异B.学术观点相同C.政治立场有别D.生活态度接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表是有关(墨经》与墨家的部分评价。据此可知(     
评价来源
在吾国古籍中欲求与今世所谓科学精神相悬契者,《墨经》而已,《墨经》而已奥梁启超《墨经校释·自序》
墨家论知识。注重经验,注重推论。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家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墨学的贡献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完全信赖人类理性的墨家,明确奠定了在亚洲可以成为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的东西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蔡元培
A.先秦文化蕴含着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
B.墨家学说以发明和改进科技为宗旨
C.《墨经》属于中国古代总结性科技著作
D.墨家具有注重经验和实用性的特征
2022-07-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三市十一校2023届高三7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欣赏音乐的前提是“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提出了“非乐”的思想。该思想家的流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B.道家C.法家D.儒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人们对当时社会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思想派别对劳动很重视,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在于人要靠劳动生活,只有努力生产才能生存,不劳而获是不仁不义的行为。以下观点属于该思想派别的是
A.“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
D.“有能则举之,高于之爵,重于之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墨子基于“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提出“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     )
A.融合了儒家与法家思想精髓B.蕴含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
C.突破了宗法制下的人才制度D.反映了士人阶层的利益要求
2022-06-04更新 | 414次组卷 | 19卷引用:专题13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