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墨家主张“非攻”,认为(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这种观点(     
A.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B.显示了明显的功利特征
C.顺应了时代变迁的需求D.渗透着诸子思想的交融
2022-07-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战国时期,儒者习礼必习乐,他们认为音乐不仅可以“兴”、“观”、“群”、“怨”,而且是节制与区分等级的象征,墨子却认为音乐不能解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因而没有必要。这说明当时(       
A.礼乐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桎梏B.墨家流行源于对儒家的批判
C.社会巨变导致时代风尚变化D.思想的多元造成了社会分裂
2022-06-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墨子谓曰:‘子之为鹊也,不如翟之为车辖(车轴两头的插销)。’”据此可知,墨子意在强调
A.公输子发明缺乏创新性B.科技发明应注重实用性
C.车辖制作技术的进步性D.经验总结推动科技发展
4 . 下表为墨子与韩非子的论述。据此可知,二者(     

论述

出处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韩非子》
A.吸收儒家忠孝理念B.具有朴素辩证思想
C.重视社会道德伦理D.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据此可知,两学派均
A.承认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B.认可了礼乐的教化功能
C.强调了思想控制的重要性D.阐述了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2022-03-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作为儒者,他一面坚持礼乐的象征意味对社会的垂戒警示意义和理性的自我调节对人类行为的控制能力,但另一面也重视了现世治理中的实用功利。”据此,“他”应该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7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关系上的大动荡和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政治结构上的宗法“礼治”逐渐松弛和瓦解,从而使“士”阶层从宗法制度的羁绊下解放出来,选而为”百家争鸣”的兴起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周继旨《论先秦的“百家争鸣”与“士”阶层的解放》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人们总称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即相互影响,又互相批判,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百家争鸣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家争鸣兴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
2021-01-21更新 | 633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