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墨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百家争鸣
(1)墨:_______________、节用、节葬
(2)儒:①孔:_______________;②孟:仁政、民本;③荀子:礼法并施、仁义
(3)法:韩非:严刑峻法、君主专制
(4)道:辩证法(矛盾是相互转化的;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注: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看问题;
2022-12-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2先秦文明:东周列国、春秋战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孔子在音乐方面主张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用礼乐调整社会风气;墨子认为音乐让国君一人独自欣赏则了无生趣,让臣子一起欣赏必然耽误政事,让劳动者欣赏必然耽误工作时间。孔子和墨子对音乐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     
A.西周礼乐制度等级森严B.传统社会秩序发生变动
C.分封宗法制度逐渐瓦解D.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2022-11-12更新 | 82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四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关于墨子“尚贤”的意义,侯外庐等人认为:“所谓‘尚贤’,即尚国民阶级的资格,并坚持以国民阶级的立场来反对氏族贵族。”侯氏所谓“国民阶级”,指的是自由民、奴隶、手工业者以及公社农民和百工商贾。这一论述反映出墨子的“尚贤”思想(     
A.主张打破宗法特权B.提倡贤者应由下层人民选举产生
C.旨在反抗专制统治D.违背了诸侯争霸战争的时代潮流
2022-10-01更新 | 408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高频考点解密】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统编版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墨子认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通‘乌’,哪里)得不禁恶而劝爱”,荀子认为“涂(通‘途’)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他们眼中的“圣人”的共同点是
A.尽善尽美B.仁政治国C.德行高尚D.忧国忧民
2022-05-24更新 | 336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1先秦时期-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墨子引用《诗经》"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来表达劳动人民之间礼尚往来的道德风尚,墨子提出“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孟子认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否定封建等级秩序B.代表劳动平民利益
C.倡导爱人而且自爱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2022-03-09更新 | 30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举公义,辟私怨",荀子认为“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则提出"所谓直者,义必公正,公心不偏党也"。这反映出三者
A.在义利观上存有本质差异B.认同以公为义的价值取向
C.强调以君权抑制贵族官僚D.代表的阶级利益趋向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对于战争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墨子认为“春则废民耕稼数艺,秋则废民获敛”。由此可知两者
A.对战争持反对的态度B.维护百姓的根本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D.继承和发展仁的思想
2022-01-12更新 | 827次组卷 | 17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8
8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吕氏春秋》把儒、墨两家学术思想归结为:“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墨子主张“兼相爱”“禁恶而劝爱”。儒、墨思想的差别缘于
A.生活态度的差异B.学术观点的分歧
C.政治立场的不同D.文化取向的迥异
2021-12-27更新 | 476次组卷 | 5卷引用:易错点09 古代中国的思想-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2021-07-08更新 | 9235次组卷 | 77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