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则尊崇儒学,两者的根本着眼点都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2022-01-12更新 | 241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白鹭洲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2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C.趋向“三教合一”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2021-10-14更新 | 555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4届海南临临高县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树立皇帝的权威B.发展思想文化C.消灭异端学说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2021-10-11更新 | 358次组卷 | 19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其根本目的是
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天下”是儒家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     
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B.哲学体系日益完整
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
2021-09-08更新 | 632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0届贵州省贵阳、铜仁、六盘水、黔南州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2021-08-14更新 | 369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省农垦加来高级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2021-05-17更新 | 66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海南侨中三亚学校高二(理)历史期中考试题
8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全部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2020-12-16更新 | 231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海南侨中三亚学校高二(理)历史期中考试题
9 . 董仲舒说:“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与为义”“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董仲舒意在
A.阐发“天人感应”B.宣扬“君权神授”
C.强调“自我修养”D.倡导“三纲五常”
10 . 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历史概念,有助于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理解。下表从三个维度解读了某一历史概念,它是
历史概念:        
角度1: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角度2: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角度3: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三纲五常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D.格物致知
2020-12-07更新 | 834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