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汉画中的孝子系列图频繁出现于不同载体与场所,而图中的人物和故事多不见于汉代史传;少数见于两汉史籍者,图像与文献往往并不吻合。它们很可能由民间口耳相传、增枝添叶而成。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纲常受社会推崇B.“孝”成为选官标准
C.官吏对儒学关注欠缺D.儒学正统地位引质疑
2021-09-03更新 | 130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强化训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东汉末年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太学领袖郭泰、贾伟节率领太学生以弘明善恶,匡正时弊为宗旨开“清议”之风,扬清激浊,褒贬朝臣,一时之间致使“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而不敢登太学之门。这说明汉代太学
A.体现了独尊儒学的国家政策B.以参政议政为主要职能
C.改变了东汉晚期的政治生态D.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A.地方豪族势力强大B.政府注重豪族改造
C.儒家伦理影响显著D.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4 . 下面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学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科技的兴衰
2021-06-09更新 | 199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
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
2021-06-06更新 | 1880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记载,“(汉武帝)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儒家的政治影响力增强B.儒学融汇百家思想成为正统
C.法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D.百家争鸣开始进入总结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太学单纯以儒家经典为授课内容,进一步将儒学及儒家经典推向神坛,其他学科知识很难有立足之地,尤其是先秦墨家重视自然科学的传统从此中断。材料反映出太学教育(  )
A.刺激了广大学子追名逐利B.束缚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发展
C.属于高等教育的初创阶段D.教条地注重师承关系的传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先秦以来,周公因“辅幼归政”的形象而备受世人推崇。然而,东汉建立后,周公的形象便完全退居到臣子的位置上,他那些“践祚当国”“摄行天子事”的壮举也不再被人们轻易提起。这一-变化反映出
A.君权神授思想影响增强B.儒学因王莽篡汉受到冲击
C.儒家纲常伦理得到强化D.东汉后儒学重新成为正统
2021-04-23更新 | 30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人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反思自身的过程。它冲破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封闭意识和自大心理,强化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对中国的近代化具有积极意义。这一过程中,全盘否定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仅限于上层人士和社会精英参与等弊端也比较明显。因此,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包容得失的历史过程,遵循着其内在发展逻辑。实践证明,近代中国文化的最终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孙守敏《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及得失》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进程加以简要评析。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当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