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知识阶层在完善社会治理和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材料一   汉承秦制,汉初的国家教育以官吏的职业培训为主。在社会逐渐安定后,民间学者一点点活跃起来了,王朝上也陆续设置了诸子百家博士和儒经博士。在儒经所载“先王之制”和儒者的社会蓝图中,学校乃是统治者崇德兴化的重要设施;深厚的古代礼乐文明和战国“百家争鸣”的辉煌文化成就,同样构成了振兴文教的动力。汉文帝时贾山请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关键的转变发生在汉武帝的时候,著名的儒家大师董仲舒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于是皇帝有“其令礼官劝学”之诏。太学制度的建立是孔子私学以来,中国教育史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太学甫建立,就制定了博士弟子的年终考试制度。通过了考试的人,朝廷授为文学掌故,考在高等者可以进而补为郎中。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19014月,清政府就如何最好地革新现存的政府体制、行政程序、人民生活、教育方法、军事组织和财政体制,开始了一场在内容上与1898年的改革几乎雷同的改革。这次改革从1901年开始至1905年结束,其中涉及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有:由使节征召留学生回国供职(19016月);规定1902年开始在各省和大城市考试中以时事策论取代“八股文”(19018月);命令改省级书院为分科大学堂,府州级书院为中等学堂,县级书院为初等学堂,课程包括儒家“四书”“五经”、中国历史,还有西方政治研究(19019月);命令各省当局挑选学生出国留学(19019月,190210月);命令翰林编修和进士功名持有者到京师大学堂各科学习(190212月);废除科举考试(19058月);成立学部(190512月)等。由于慈禧太后缺乏诚意,再加上督办政务处基本由满族人荣禄控制,使这场改革前景黯淡,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潮流席卷而去。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国家教育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教育改革。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教育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2021-02-06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汉代是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当时的儒家思想中既有道家的“无为”思想、“阳尊阴卑”的阴阳家思想,也出现了儒家的道德准则不断制度化、法律化的趋势。以上观点说明了当时
A.道家“无为”思想占据主流地位B.西汉初期变更秦代治国理念
C.西汉时期学术思想的多元化D.儒学在汉代“霸王道杂之”
2021-02-0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学术思想自由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灵魂,但在中国历史上却常常发生扼制思想自由的事件。下列事件中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有
①“焚书坑儒”②设立太学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明清科举考八股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0-12-0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两汉时期有关教育的文献记载,由此可以得出两汉时期的共同结论是
《汉书·儒林传》“申公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
《后汉书·李膺传》“膺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后汉书·马融传》“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后汉书·郑玄传》“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等,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韩诗》《古文尚书》。”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教育体系逐步完善D.私家授学发展兴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