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公元前475年以后即战国时期。东迁后的周王室仅能控制洛邑周围几百里的土地,诸侯定期纳贡的制度也已无法保证。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各国君主出于政治需要,对各家学派基本上能采取较为公允的态度,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陆玉林曾探讨“先秦学术的主题”,其结论是“诸子学术实有共同之主题,即重建现实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的秩序”。陆玉林还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外在客观原因,礼乐崩坏之际,秩序重建是当务之急;二是内在主观原因,知识阶层自觉承担历史使命。笔者认为,“儒道墨法”社会思想具有共同的出发点和价值目标,也可以说终极关怀,那就是重建有序社会,救民于乱世,不同的仅仅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摘编自王兴周《重建社会秩序的先秦思想》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儒家、法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及对后世的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时间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其宣扬的途径以及作用。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021-10-2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汉是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在中央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权力体系。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析这些措施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2021-12-02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及其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为封建帝国找到更为适用的政治理论。……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三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儒家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中国大通史》概括整理


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各选取一个,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个现象,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0-12-11更新 | 22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伤也;……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也;尚不知变,而仿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辞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
(2)结合材料二指出董仲舒对孔子思想有何继承和发展?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朱熹新儒学的主要思想。
(4)简析材料四中吴虞批判孔子的原因。
2020-12-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体育之不振,盖皆为历史上之关系。其原因甚复杂,举其荦荦大者,厥有二端。关于政治者:体育之起源恒基于军事,故军队体育恒较学校及民间之体育为最先发达。吾国古时武功最盛。春秋战国之际,数强相持,地丑德齐莫能相尚,且复与他族杂处,外患堪虞,非兢兢于右武,不足以图存……尚武之观念,遂深入于人心,忠勇义侠之士,蔚然为一代之光,则政治为之也。迨秦政即位,六国为一,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诸咸阳,销锋铸鐻,以弱天下之民。一人为钢,万夫为柔。民气之摧残自兹始矣。体育之不振,亦自兹始矣。盖天下定于一尊,则强干弱枝,亦事所必至,理所固然也。……关于学术者:中国数千年间之学术,儒家、道家二者而已。儒家重礼,以雍容揖让为娴雅。孔子斥子路之好勇,屏武力于不言,文弱之风渐以养成。……至道家之学,崇尚无为,保精惜气,不使劳瘁……此则学术足以阻体育之发达者也。

——摘编自郭希汾《中国体育史》(1919年出版)

材料二   体育应当为人民服务,要使少数人的运动成为国民的普及的运动,使之从学校发展到工厂到部队,从城市发展到农村,从知识青年发展到劳动群众中去。

——冯文彬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所作报告(194910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的体育政策与古代体育相比有何进步,简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出现的原因有几点:首先,秩序的变化使得过去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重新建立思想与知识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次,王室的衰微使过去独占的文化、思想与知识流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国的长期稳定和富庶则逐渐生养了一批新的文化人,这些文化人在王朝格局中地位的上下移动,使他们的思想和知识处在变化之中;再次,“知识——思想”体系在不同职业的文化人中,有不同的侧重点,王官失守之后,文化人的分化则使“知识——思想"也在分化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贾谊是汉初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驳杂"性特点,既有法家渊源,道家痕迹,也包含阴阳家的成分。此外,墨家思想以及在战国大显其道的纵横家思想等,贾谊也都有所汲取。但毋庸置疑,贾谊学术思想的本质属性还是归于儒家,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摘编自汪高鑫《汉初儒学思想的“驳杂”性特征——以陆贾、贾谊为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自具特色思想体系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材料 汉延秦制,于诸子百家各立博士,其数多至数十人。但汉初朝廷所崇信的学术,费老之外,便是申韩,对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视。到文帝时的贾谊,主张以礼乐教化转移风俗,儒家思想才渐渐抬头。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增置五经博士,形成儒家独尊的局面。其后武帝又应公孙弘、董仲舒之请,于元朔五年(前124)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以受经术。期限为一年。弟子员的来源,主要选自民间十八岁以上的子弟,此外各郡县低级官吏品学兼化者,也可充任弟子。毕业后,能通一经以上的可补“文学掌故”,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但只限于自身受业者。地方官吏出身的,刚多派充九卿、列卿或郡太守的属官。这是汉代太学最初的情形。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到汉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发展教育的政治背景,并说明其影响。
2020-06-06更新 | 18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诗经》相传孔子编订。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以增强说服力的颇多。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主要原因是
A.《诗经》符合儒家思想理念
B.符合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
C.先秦诸子大多推崇《诗经》
D.《诗经》相传是孔子编订
2019-11-1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