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094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改变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树立忠孝风尚,汉武帝把以前的举孝廉制度化。《汉书·武帝纪》记载:“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武帝又大力提倡儒学,把五经教育官方化,在中央设五经博士,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上,汉武帝也推广文翁的做法,各郡国都设立学官,教授儒学,宣扬忠孝之道。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时间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的主流价值观,其宣扬的途径以及作用。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021-10-2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021-05-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记载:“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对以上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大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有教无类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C.帝国大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儒家经典
D.帝国大学毕业生需经察举制方可为官
2020-10-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西周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C.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D.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土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表彰孝道及善行义举均属乡官三老之职责。由此可见,当时
A.基层治理渗透官方意识形态
B.社会救济程序完备
C.民间教化倡导多元价值观念
D.察举制度雏形出现
2019-07-17更新 | 438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的诏书中引《易》《诗》之文,令有司议赏功诏中引孔子言政之事。《后汉书·祭祀志上》记载:“据经依传,庶无咎悔。”这是因为汉代
A.独尊儒术的社会环境
B.祭祀与经学关系紧密
C.儒学变得更具哲学化
D.政治沦为儒学的附庸
2018-11-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的“受鬻法”规定,年满九十岁的老人,每月可以从官府领取一石粟米。汉成帝时,又将这种待遇的年龄降到七十岁。汉高祖曾下诏说,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汉文帝也要求每年年初要派人慰问老人,赐予布帛酒肉,认为这样才能给天下子孙树立榜样。《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

—据赵凯《良举善政下,汉代老人缘何不幸福》等整理

材料二20世纪初,英国各界对建立养老金制度的呼声日渐高涨。1909年实施的《养老金法》规定,年满70岁(1901年英国男性的预期寿命为51岁)、品行良好、勤于工作的英国老年公民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该法的补贴标准是每周1—5先令,相当于一个工人周薪的五分之一。该法第一次明确了政府对老年人的责任,落实了由谁养老的问题。

1925年,《养老金法案》实施了部分缴费性养老金计划,缴费由个人与雇主分担,补贴标准增加为每周最高10先令。1940年,英国政府将女性退休年龄降至60岁;1965年,男性退休年龄降至65岁。65岁和60岁成为男女领取国家基本养老金的起始年龄。2011年英国公布的《养老金法案》规定,英国女性65岁退休标准将提前在2018年11月前实行;而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间,男女退休年龄将统一提高到66岁。

—据唐军《20世纪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变迁》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尊老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养老政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9 .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材料对应的是以下哪种思想主张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舟民水
10 .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A.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