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同”“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
A.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
B.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D.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2019-07-12更新 | 400次组卷 | 3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这一变化说明
A.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
B.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C.儒家伦理影响的扩大
D.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

3 . 材料一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材料二   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是代虚无飘渺的“天”执政,完成“天”所赋予的工作。……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压。

材料三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1)依据材料一,比较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的政策及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2019-06-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尚书》《春秋》等七部经典。七部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2019-06-12更新 | 473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903次组卷 | 20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影响因素典型姓名
西汉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严延年韩延寿耿寿昌车千秋陈万年
东汉尊儒读经的传统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曹操(字孟德)
詹飒佛儒道并行,文学昌盛李义府狄仁房玄龄李白(号青莲居士)杜如晦(《诗经》风雨如晦)武三思
宋朝重文轻武,理学发达,以老唯美张择端(字正道)石守信包拯(字希仁)欧阳修(号醉翁,谥文忠)司马光(号迂叟)
清朝起名立意假托玉器、青铜器等以避祸和珅施琅姚鼐田文镜
1949—1976重大重件郑建国赵援朝尹互助张超英钟卫星
新时期思想解放,价值多元颜开乐田蜜蜜唐林婉儿杨柳娉婷张珍妮李享(谐音理想)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2019-05-13更新 | 868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表明,《晋律》
A.注重规范官员私德
B.确立了主流意识形态
C.重视传承宗法观念
D.贯彻儒家的礼制精神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列出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几种分期方法:


第一种第一期形态为孔、孟、荀为典型的入学之铸造时期,第二期形态为宋明儒之彰显绝对主体性的时期。
第二种孔、孟、荀为第一期,汉儒为第二期,宋明理学为第三期。
第三种第一期为先秦时期,即原始儒学阶段;第二期为秦汉以后,儒学走向民间,并与政治密切结合时期。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分期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在材料中任选一种分期方法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分期方法,并加以论述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郭沫若说:“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他意在强调
A.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B.儒学日益僵化禁锢人的思想
C.儒学精神被歪曲退出历史舞台
D.汉代儒学主要为皇帝一家服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