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律》规定,“殴兄姊加至五岁刑,以明教化也。”《晋律》规定,“父在,子不得分家析财;父老,子应弃官归家供养;父亡,官吏必须终三年之丧,若居丧期间违礼要受律法制裁。”这些规定反映出
A.以儒入法的历程完成B.司法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色彩
C.统治者崇尚严刑峻法D.法律中渗透了儒家伦理纲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记载:“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对以上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帝国大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有教无类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C.帝国大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儒家经典
D.帝国大学毕业生需经察举制方可为官
2020-10-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的进一步强化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2020-10-13更新 | 243次组卷 | 4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9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时代。这个时代中国形成了自具特色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出现的原因有几点:首先,秩序的变化使得过去天经地义、不言而喻的“知识”和“思想”不再拥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重新建立思想与知识对于世界的有效解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次,王室的衰微使过去独占的文化、思想与知识流入诸侯的领地,而诸侯国的长期稳定和富庶则逐渐生养了一批新的文化人,这些文化人在王朝格局中地位的上下移动,使他们的思想和知识处在变化之中;再次,“知识——思想”体系在不同职业的文化人中,有不同的侧重点,王官失守之后,文化人的分化则使“知识——思想"也在分化之中,并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流派。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贾谊是汉初儒家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驳杂"性特点,既有法家渊源,道家痕迹,也包含阴阳家的成分。此外,墨家思想以及在战国大显其道的纵横家思想等,贾谊也都有所汲取。但毋庸置疑,贾谊学术思想的本质属性还是归于儒家,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摘编自汪高鑫《汉初儒学思想的“驳杂”性特征——以陆贾、贾谊为中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自具特色思想体系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贾谊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朝贾谊推崇礼治,他认为虽然礼义和法令都有禁恶止邪的功能,但“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仪优于法令。此主张得到后世推崇,主要是礼治
A.得到儒家推崇B.得到帝王推崇
C.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利于巩固儒家地位
7 . 下面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演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法家思想的兴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画像砖《养老图》(如图)反映了统治者救助下层民众的现象,其救助原因包括天现异象、针对特殊群体救济等。这反映了
A.无为而治的政策B.民本思想的影响
C.保障制度的成熟D.等级秩序的弱化
10 .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2020-09-05更新 | 510次组卷 | 2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