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了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实况。法家思想代表桑弘羊站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的角度,要求加强严刑峻法,崇尚功利,重视工商,坚持盐铁专卖;儒家思想代表们则要求讲道德仁义,反对与民争利,主张废除盐铁专卖。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B.在治国理念上存在争论
C.儒法之争在汉代仍很严重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
2021-06-06更新 | 1885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汉宣帝在位时,“所用多文法吏”,但又常常“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因言语小过“为罪而诛”。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独尊地位动摇B.儒法思想并行不悖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法家复兴取代儒学
2020-05-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益阳市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文化体系的内部,须有若干基本观念的价值存在,也须有一群知识分子担任承前启后的工作。二者在发展过程中,自有其盛衰,于是也就影响了该文化的活力及生机。文化体系发展到极盛时,体系之内必有最得势的知识分子及最发达的观念;在别无对手挑战时,盛极势必走向僵化,僵化导致衰败,这是一系列辩证式的发展模式。此时,外力的干预,即可诱发文化体系的崩解。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有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儒家思想从创立到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 1》



材料二:(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哪一诸侯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成为“国家正式教义”的标志及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处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入于善也。”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吏治废弛
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
C.君主专制加强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7-02-28更新 | 203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箴言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