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1 道试题
1 . 材料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
(2)仔细观察上述两幅图片,然后比较图甲和图乙,提取有关西周时期和古代希腊时期的两项共同之处的信息,并分析出其共同之处的含义。
(3)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基础。请问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的政治建设制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墓葬被选入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墓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谓、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盘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私营手工业
B.该墓葬的竹筒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的思想精髓
C.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隶书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D.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2021-07-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华夏精英阶层强调“夷夏有别”尊王攘夷”。西汉贾谊为代表的士人则认为:“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由此可见西汉的夷夏观念
A.是对先秦观念的否定B.蕴含天下一家的思想
C.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D.促使中央集权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后汉书》中所反映的豪族形象来看,豪族由侠勇尚武向崇文守礼转化,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乡里的道德榜样。这一变化表明,东汉时
A.地方豪族势力强大B.政府注重豪族改造
C.儒家伦理影响显著D.豪族经学化的普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君臣父子之义是贯穿于《春秋》的最高纲领。西汉董仲舒以《春秋》经义作为案件审理的依据,即著名的“春秋决狱”。这反映了汉代
A.重视礼法并用B.宗法制得以强化
C.法律的儒家化D.摒弃了严刑峻法
2021-06-25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在国、家生活中,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都要尊卑有序。汉律中已有“大不敬”、“不孝”、“不道”等罪名,违者要受到严厉处罚。这反映了汉代
A.是等级制度的发轫时期B.“三纲五常”已经僵化
C.儒家道德规范等同法律D.“礼”的观念倍受重视
2021-06-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统计,汉高祖时期的诏书多涵盖封王、罢兵、求贤、大赦、定赋等内容;文、景二帝则增加了劝农、养老、和亲、除刑等内容;武帝时又出现了劝学、改元、击匈奴等内容;宣帝后,地震、日蚀等内容多次写入诏书。这表明西汉(     
A.社会经济得以不断发展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C.国家政权维持长期稳定D.皇权呈现集中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长沙马王堆汉墓(约为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年表,采用“秦一张楚”的纪年顺序,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采用“秦楚之际”的纪年表述,但只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而把陈胜列入世家。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将陈胜和项羽都统一编入列传之中。对此变迁的合理解释是
A.史家对秦末史实的考证不断接近真实
B.司马迁对农民起义军有着同情和认可
C.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
D.传统史学体例和编年方式逐渐规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忠与孝分离,君可以选择臣,臣亦可以选择君;汉代宣扬忠孝一体,并将行孝对象在父母长辈之外又衍生出君主和师长。这种变化
A.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B.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C.削弱了宗法血缘的影响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格局
2021-05-17更新 | 523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