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学成为正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画像石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艺术品,而且是珍贵的实物史料,包含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下面是画像石《讲经图》,“讲经图”出现的相关历史背景应是
A.儒家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B.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开始出现
C.“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
2022-04-01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A历史试题
2 . 《史记》记载,汉武帝后官员选任多出自文学之士。又有史料显示,直到东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诸(尚书)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还有史料记载汉代“儒吏兼用之”。这些记载说明
A.历史材料缺乏客观性B.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汉代未形成官修史书D.应在一定时空下认识历史
2022-02-1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西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围绕着昌邑王刘贺的立废,朝廷上下搬出各种经典,如援引《诗经《论语尚书》等经典中的历史故事,借古喻今,鉴往知来。这则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儒学思想影响扩大B.社会环境自由宽松
C.君主专制遭到破坏D.儒学教育基本普及
2021-10-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
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
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
2021-05-08更新 | 177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为汉代画像砖石中“士形象”图数量及分布表。据此可知,这些画像砖石
题材名称总数地域分布
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浙
孔子见老子16112111
周公辅成王13111100
二桃杀三士1366100
荆轲刺秦王930231
完璧归赵1111810
季礼挂剑210010
A.是研究先秦的直接史料B.促进了儒家思想社会化
C.反映了汉代文化多元化D.再现了汉代的社会原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上述史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汉代司法审判
A.强化君主专制B.渗透儒家伦理C.充满人文色彩D.维护民众利益
2020-11-17更新 | 617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
A.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B.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C.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D.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材料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哪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时期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9 . 孔子“镜像”

材料一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材料二 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


(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
(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2020-01-25更新 | 22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
10 . 教育与社会变迁

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同时期,教育呈现出不同特点,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最初只有英文、法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摘编自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2)同文馆是在什么运动中产生的?当时处境如何?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3)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也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据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租借“邱氏书院”作为讲学堂,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未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以及作用。
2020-04-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